关键词:21世纪青州回族教育
来源:全国第十一次回族史讨论会暨全国回族学会成立大会论文集
山东省青州市位于胶济铁路中部,为古九州之一。全市88万人口,回族2万人;是山东省回族较为集中的地区。青州回族的发展,始于元朝,据资料介绍,主要是赛典赤·赡思丁的后裔,青州的真教寺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为元朝伯颜后裔所建。青州回族,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自古以来就有良好的教育,历史上名人辈出。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这个民族的教育,一个民族的教育,也离不开这个民族的发展。经历元、明、清、民国等几个不同的朝代和历史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600多年的历史中,青州回族教育经历了由经堂教育到学校教育的沿革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青州回族教育将如何面对未来?
青州回族主要聚居在城区或城郊,相对集中。改革开放的政策与优越的地理条件,加上青州回族的聪明才智,使青州回族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更重要的是,青州回族在改革开放中观念不断更新,特别是在发展教育上,他们意识到,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要面对21世纪的挑战,要使自己的民族自强自立,就必须要有现代化的人才,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一、构建较为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
建设民族学校,是散杂居地区发展民族教育的有效方式。它使民族教育国散杂居面掩盖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差距明显化、集中化,它便于引起政府和社会对民族教育的重视,便于体现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自1984年开始,我们根据山东省政府文件精神,在回族学生达到40%的小学和30%的初中,先后建立了5处回民小学,3处回民初级中学。民族学校的建立,强化了对回族学龄儿童的教育。至1995年,全市回族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初中比例均达到100%,比全市提前一年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回族学生在校生多少,对培养高层次人才有关键作用。1986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数占全市总人口的万分之三十,而回族学生仅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二十五。升人高中的回族学生因生活不便等原因,往往中途辍学。面对此种情况,市教委在城区中学举办民族高中班,打破划片招生计划,使远在农村的回族学生来城区就读,并降低2-3个分数段录取。高中招生政策的优惠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使青州市回族学生升入普通高中的人数逐步增加。至1995年,升人普通高中的回族学生85人,占回族总人口的万分之四十,大大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是教育与经济结合的纽带,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是市场经济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南营村是一个回族村,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1997年全村经济总收人达2亿元,人均收入4 300元。1992年该村与新加坡合资兴建南山大酒店,投资1800万元,建筑面积10 000平方米。但是通过广播电视招聘和劳动部门都没能解决高素质的宾馆服务人员。在市教委支持下,南营村与市第二职业中专联合举办礼仪眼务中专班,全市招生100名,第一批学生培训三个月后上岗;而后边工作边学习,现已连续招生五届。高素质的服务带来了高效益,南山大酒店连续五年每年实现利税100万元。南营村的于部和12处企业负责人,人人都参加职业培训,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文化水平,百分之五十达到大专文化水平和中级技术职称。最近,村书记全国人大代表丁忠平同志,又亲自带领村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到教育学院学习微机,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发展民族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稳定合格数量充足的少数民族教师队伍。青州的回族教师大都是60年代中师毕业,已趋老化,回族骨干教师特别是教育于部十分缺乏。1988年,受山东省民委、教委委托,在青州师范举办了民族中师班,每年招生40人,为全省民族学校培养师资。至今已招生十一届,440人,青州考人92人。加上济南大学民族师资班和其它师范院校回族毕业生,1990年以来新增回族教师过百人,占现有回族教师的50%。现在全市回族教师占总人口的万人比例,已超过全市万人比水平。
二、大力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
青州市是两次受国务院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教育工作。1986年市政府转发了市教委、市民委《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在学校建设。招生、师资、教学设施配备等方面给民族学校以照顾。1988年市政府作出了《关于民族工作的十项规定》,决定每年拨发少数民族教育补助费5万元,资助学校建设教学设备。市人大、市政协多次组织视察民族学校,召开民族教育工作汇报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民族学校兴办之初,办学条件较差。三处回民初级中学还有两处用的是建国前的旧房,五处回民小学有两处是沿袭建国前清真寺内办学校的格局,占用清真寺的一角。黑屋子、土台子、教学危房严重存在。改善办学条件,已经成为发展民族教育的当务之急。市教委在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与市民委一起积极做好乡镇、村的工作,采取小学以村为主,初中以乡镇为主,城区由市政府多种渠道集资统筹的办法,积极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至1997年,8处回族学校有4处迁址新建,4处基本翻新,总计建设征地120亩,新建校舍19 760平米,共投入资金2 000万元。民族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有的已成为全市办学条件第一流的学校。
云峡河回族乡是山东省7个民族乡之一,经济比较落后。为了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1985年乡政府曾把准备盖乡政府的木材石料用到了乡回族中学的建设上。1995年山东省双基达标验收,乡政府感到学校仍有差距,操场不好解决,于是,乡政府搬到乡地毯厂办公,将政府大院给学校当校舍,又为学校征地30亩,解决了操场。乡政府为民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事迹,得到了山东省教委和民委的表彰。
云门山南路回民小学自建国前办学以来一直在清真寺内,已近百年。在市政府统筹下投资500万元,征地25亩,新建了3 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2 000平方米的办公楼,办学规模由原来的10个班扩大到25个班,成为全市办学条件最好的学校之一。
在大力改善校舍条件的同时,青州的回族学校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抢占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实现教育现代化。自1995年以来,主要抓了四大件建设。
一是计算机教育。3处回族初级中学已配5个微机室,配备微机150台,学生开设了微机课。今年全市中考已将微机列人考试科目。二是语音教学系统。3处初中已建语音室3个,无线音频教室50个,加强了学生的外语听力教学。听力测试已列人全市中考内容。三是卫星地面接收系统。8处回族学校已有5处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利用空中资源辅助教学和师资培训。四是投影幻灯教学,5处回族小学,共有高亮度投影仪60台,录音机60台,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1992年,云峡河回民小学承担了中央电教馆、国家教委教材审定办公室关于“小学自然电视教材试用实验”,取得圆满成功。1996年,青州市8处回民中小学承担了国家教委“民族常识教育”试点工作,各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传授民族常识,取得良好的效果。试点经验多次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教育》介绍,得到国家教委领导的好评。
三、建设民族教育基金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回族教育的发展单纯依靠政府投人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筹建民族教育基金会,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渠道。1998年10月,在市教委、市民委的倡导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青州市建立了山东省第一家民族教育基金会,由开始的10万元,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发展到现在的26万元。
青州回族,历史上有着璀灿的文化,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市场经济的确立,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改革开放十年,青州民族村、居工农业总产值1997年已达到18亿元,利税700万元,少数民族人均收人3 300元,超过全市人均水平,民族教育基金会的建立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回族群众深刻地体会到本民族人才的缺乏,要使自己的民族自强自立、繁荣昌盛,昂首阔步跨入21世纪,发展教育是根本,高层次的人才是关键。观念的更新使民族基金会的建立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民族教育基金主要是由本地民族村、居和民族企业捐助,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给予了积极支持。南营村是一个回族村,基金会建立之初经济还不发达,先捐助了3 000元。1996年经济发展后,又一次捐助10万元。民族教育基金会在市教委和市民委的组织下,由各捐资单位组成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由捐资数额大的单位和市教委、民委的负责同志组成,每年定期召开理事会,研究教育基金的使用和奖学金的安排。
青州民族教育基金会的宗旨是为了动员社会重视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促进回族教育的发展,为四化建设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基金会将基金投人民族企业,支持民族经济的发展,每年利用所得利息,奖励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较大成绩的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基金由基金委员会管理,每年与使用基金的民族企业签订使用协议,每年8月底举行颁奖大会。
基金会奖励分三部分。一是突出对升人大专院校回族学生的奖励。对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每人奖励600元,升人专科院校的学生每人奖励400元。二是注意基础教育部分,以保障高中生源。每年对升入高中的前30名优秀生每人奖励200元,对计人初中的前50名优秀生每人奖励100元。到1997年,基金会共获取利息15.8万元,奖励升入大专院校学生178人,优秀高中生199人,优秀初中生300人。三是奖励在民族学校工作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师36人,在市里奖励之外,另由基金会奖励100元。
青州市民族教育基金会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回族群众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不少民族村、居委会、民族企业自己设立了教育基金会,回族群众送子女读书的热情空前高涨,过去有些人只重经商不重子女读书的现象大为改观。家是万元户,不如出个大学生,现代人的意识在逐步确定。基金会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升人大专院校的回族学生逐年增多,青州回族学生遍布全国重点院校。中南民族学院的青州在校生最多达到32人。1989年少数民族学生全市高校录取14人,而到1996年录取30人,1997年录取31人,其中本科22人。按1997年比较,青州市升人大专院校900人,占总人口的万分之十。少数民族学生占总人已的万分之十五。特别是本科生,1997年全市录取61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万分之七,少数民族学生占总人口的万分之十。1998年青州少数民族学生参加高考89人,资格线上30人,其中本科线上25人。现在青州回族学生中已涌现出一大批博士生和研究生。青州回族将以自己教育的发展,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迎来21世纪的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