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迎盛会。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通篇贯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根主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通过学习十六大报告,教育财务领域的全体同志深刻体会到党在新世纪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伟大意义,普遍感到精神振奋、目标明确、干劲十足。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教育财务工作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90年至2001年,我国教育投入平均每年增幅达19.4%。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不断提高,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995年至2001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2.41%、2.44%、2.49%、2.55%、2.79%、2.87%、3.19%。2001年比2000年提高了0.32个百分点,是自1989年对此指标进行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为体现财政拨款的主渠道作用,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持续增长。1990年至200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年均增长17.8%。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持续较快的增长,特别是通过“一个百分点”经费的使用,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实现了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通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推动了“两基”目标的实现。1995年至2000年实施的第一期“工程”,中央财政共投入39亿元,加上地方配套87亿元,“工程”总资金达126亿元。通过实施“工程”,新建、扩建了大批学校,校舍面积扩大,危房比率大幅下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落后的面貌。
——通过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确保了师生安全。从2001年开始,中央投入资金30亿元,地方配套安排26亿元,规划改造14850所中小学,改造面积达1700万平方米。截至2002年8月底,已竣工项目学校8266所,竣工面积867万平方米。
——通过中央本级“一个百分点”经费的使用,对确保完成高校扩招任务、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消灭青年教师住用筒子楼现象、支持“211工程”重点建设、全面启动并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同时,我国教育经费筹措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管理进一步规范。
回顾这些年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教育财务工作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是因为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有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和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重视。其次是因为有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的充分理解和鼎力支持。其三是因为各级教育工作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自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本届政府上任伊始,朱总理就代表新一届政府向全社会明确宣布,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就是落实科教兴国。正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投入才能持续以较大幅度增加,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有实实在在的保障。
今后,教育财务工作必须继续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教育创新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教育创新的重要思想。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既是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我们今后推进教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指南。我们将以此为指导,继续兢兢业业地抓好各项工作。近期重点是:继续抓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落实工作,实施好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在“十五”后三年争取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义务教育投入的保证工作,抓紧抓好教育乱收费的专项治理工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