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陈氏父女的故事
2001-11-07    

字体大小:

    陈元的经历很普通也很顺利。21岁的她,走过小学、中学,走入北京大学。今年8月3日,从北京飞往美国,到哈佛大学攻读天体物理学博士。她的生活简单得像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来得及发生呢!

  吸引我的,是陈元爸爸陈小放记录的一份简历:

  陈元1岁11个月被评为长沙市健美儿童;小学一年级因被老师认定为差生被迫转学;初二因听不懂数学而逃课;高三获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女生特别奖并保送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北京大学《红楼梦》研究会会员、校园网BBS版主。电子游戏高手。漫画迷、三国迷、金庸迷……

  而另外一个方面,陈元在家里几乎不做家务,连她自己也说“我的房间像狗窝”;在大学里她被同学们评为“另类”,原因是她事无巨细都要向家里汇报;刚上大学时连怎么到邮局寄信都不会,甚至有一次买3个苹果竟花了15块钱,其中还有一个是烂的……

  反差真够大。

  2001年初,陈元申请到美国去攻读天体物理学博士。结果8所顶尖大学都寄来了录取通知书: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普林斯顿、佐治亚理工、柏克莱、哥伦比亚和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这些学校不但答应提供全额奖学金,有的还寄来往返机票,邀请陈元先去学校考察。

  “8个常青藤名校都录取了?太牛了!”一些人感叹。

  “两方面反差太大了吧!”另一些说,“总不致于连邮信都不会,出国怎么生活?”

  “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人能说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吗?她所接受的教育观念真是匪夷所思。”一位教育界人士质疑。

  在陈元离开北京前,我见到了这个女孩儿和他的父亲。在两次长谈后,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颗父亲的心在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影响。

  “陈元是个普通孩子,不进行早慧教育,不进超常班”

  “陈元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我从来没想让她成为神童。”陈小放张口就说。

  陈元的家庭可谓书香门第。爷爷于194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解放后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任教务处主任,担任过湖南省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他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并且一直是长沙诗社的负责人,对中国古典诗词有较高的修养;奶奶1943年毕业于四川北碚国立重庆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的教导主任和语文教师,解放后在长沙市一中担任过学生生活指导老师,多年在图书馆工作;姑姑是长沙市一中的英语教师;爸爸是老三届,在三十多岁时完成电子技术的本科学业,下海经商前,在长沙市电子职工大学做教导主任。

  “因为爷爷奶奶的关系,元元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可以用英语进行对话了。有一次她在图书馆玩,碰到一个参观的老外,人家跟她说‘How do you do’,她也说‘How do you do’,然后还说了句‘Welcome to China’,那个外国人高兴极了,说中国小孩子真了不起。”

  “这是让很多家长自豪的事呀!”我感叹。

  “当然!”陈小放说,“会说两句英文,背几首诗词,当然不是什么坏事。我担心的是,一味地灌输这些东西会带来负面影响。”

  我不太明白。

  陈小放解释道:“今后她和其他孩子一起学习的时候,一看,这些知识她都学过了,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玩去了!再回过头又发现人家已经学得很多,自己追不上了,很可能就没有了自信心;或者她全都会,老师和其他同学对她另眼相看,结果让孩子对自己产生过高的评价,觉得我很了不起呀,我比别人都强呀,这样可能会耽误其他方面的发展。”

  陈小放说他曾看过一篇报道:有个孩子上学时连续跳级,因数学成绩格外优秀被大学破格录取,但进入大学以后,其他科目都成绩平平,而且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不会与人交往,最后不得已又回到中学。

  “我想让陈元更广泛地接触世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主动地学习,这样才可能长久,有发展。我不希望陈元因为一点点过人的表现就被认为是神童,更不希望这个观点影响她自己。陈元就是个正常的孩子,我要让她正常地成长。”

  这个观点被陈小放在家庭会议里提出来。爷爷奶奶和姑姑停止了对陈元的英语和古文教育。从那时起,陈元的主要任务就是:玩!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寻找乐趣和动力。

  “两所重点中学,究竟上哪一个,让全家犯了难”

  陈元从小学升初中时,因参加全国华罗庚数学竞赛,得了全国三等奖和长沙市二等奖,被长沙市一中录取。同时,她也参加了湖南师大附中超常班的选拔考试,在一千多个考生中考进了前40名,取得了升入附中的资格。

  一中是湖南省的重点学校。每年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一中都是竞争最激烈的一所。一中老师的家,通常也都是门庭若市,要求辅导的人络绎不绝。

  附中超常班毕业的学生一般都会升入重点大学的少年班,有的学生的事迹还登过报纸,上过电视,被誉为神童、天才。而且超常班的学生可以不参加中考,这是很有诱惑的。

  两所重点中学,究竟上哪一个,让全家犯了难。

  为了做选择,陈小放征求爷爷奶奶的意见,征求亲戚朋友的意见,还同陈元的妈妈一道按设定的时间,一连几天,早上从家里出发,坐公共汽车到两所学校去,仔细计算路上需要的时间,不同路线汽车的拥挤程度,想找到一个最佳的上学方案。

  但得知一个情况后,陈小放一秒钟之内就做出了选择。附中超常班不分初高中,通常用四年或五年一口气学完中学的全部课程。陈元本来上学就早,这样算下来,到她上大学时只有15岁,而她周围可能都是19、20岁的同学。和比自己大那么多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能适应吗?用那么短的时间学完别人6年的课程,会快乐吗?

  不会!家里都赞成放弃上超常班的机会。

  “人的年龄不同,快乐也会不同。10岁的时候应该有10岁时候的快乐,20岁的时候应该有20岁时候的快乐。这种天赋的快乐,无论任何理由都不能被剥夺。我不想让陈元过早地经历一些事情,我只要让她正常地成长。”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得快乐了,健康了,他的未来就会是光明的”

  “我知道陈元有很多爱好,但几乎都是……”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用了这个词:“不太‘入流’的,怎么没想过让她学学钢琴、舞蹈之类的呢?”

  陈小放说:“我们也想过让她学钢琴。但我曾在一个朋友家里看到一个孩子练手风琴,做爸爸的拿着尺子在一旁看着,哪个手指错了就打,打得很准,两个人都哭丧着脸。当时我就想,要是陈元学钢琴也变成这个样子,家长和孩子都是很痛苦的。”

  反复考虑,家里决定先买个电子琴让陈元学,如果陈元喜欢,再向钢琴发展。几个月的学习下来,陈元没有表现出兴趣,这项计划就放弃了。

  陈小放喜欢集邮,他也很想让陈元学。他觉得邮票有很多故事,还能学到知识,也不像学钢琴那么累。可陈元毫无兴趣,把本来很珍贵的四方联撕成单张,把好邮票揉成一团然后扯烂……

  陈小放说:“孩子喜欢的和大人想的相差太远了。所以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脑袋代替孩子思考。孩子不感兴趣的,就不要勉强;感兴趣的,就要积极引导和帮助。我认识一个孩子,喜欢看漫画书,自己画得也很好,但学习不好,他家里就对他不管不问。其实完全可以引导他在画画上发展呀。一个小兴趣发展下去,很可能就会做出大事来。”

  “可是有很多家长确实是希望通过钢琴呀绘画呀类似的特长,为孩子的将来多铺设一条路。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宁愿在孩子小时候狠点心。”我说。

  “是这样的!比如说朗朗,现在是很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他不就是小时候被他爸爸打出来的吗?他爸爸也信奉这样的原则。”陈小放没有点头赞成,也没直言反对,“可是我不太一样。对我来讲,孩子的快乐和健康是最重要的,我们家对元元也没有那么高的期望,我也没有给她设计过未来。我总相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得快乐了,健康了,他的未来就会是光明的。”

  陈元从6岁开始就迷上了电子游戏。冒险岛,魂斗罗,沙罗曼蛇,七宝奇谋,明星志愿,侠客英雄传,仙剑奇缘,古墓丽影……常常为了游戏当中的一处难关,她会苦思冥想,不厌其烦。

  “这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吗?”我问,“几乎全国的学生家长,都把电子游戏当成第一大天敌。”

  “至少在我们家里没有。”陈元自信地说,“我和爸爸总是一起玩,互相比赛。他们从没阻止过我,所以我也知道不应该辜负这种信任,认真完成作业,按时上床睡觉。你想呀,别的同学们根本不能玩,而我可以每天玩,从这点上我也得好好表现,珍惜这种机会吧!”

  因为电脑游戏,他们家的电脑拆了又装,装了又拆,从286到386、486、奔腾……陈元不仅成了电子游戏的高手,对电脑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他们家是长沙市最早上网的用户之一。到北大报到的时候,她是寝室里6个女生当中惟一带电脑上学的。在这一点上,陈元非常“时尚”。

  “你知道吗?有个老师对我说,陈元连用计算器都是有指法的,所以比别人要快!”陈小放有点得意。

  看看陈元其他“左道旁门”的爱好:看动画片,看漫画书,读金庸武侠。据她自己说,最迷漫画书的时候,最起码一天租两本,周末租6本,就是参加奥赛国家集训队时也不例外。学校门口租书的小店甚至已经不向她收取押金了。而金庸,是在陈元高二时陈小放介绍让她开始读的,当时陈元因为有读金庸的特权而在班里骄傲了很长一段时间。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长要使劲反对孩子们玩呢?”

  “动画片、漫画、打游戏,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可是,我觉得陈元能够有机会玩这些东西是因为她的成绩不错。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甚至不太好,家长就不会舍得让他做这么多‘副业’!”

  “所以,家长更要给予他们玩的机会。”陈小放接道,“陈元的兴趣爱好跟同龄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这些兴趣的共同特点不是别的,就是好玩。好不好玩是核心的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长要使劲反对孩子们玩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仅仅因为一种兴趣就会损害到学业呢?为什么所有的这些兴趣和爱好在陈元身上,却一律表现为一种良性的、收获不断的状况呢?”

  陈小放的经验是,从小事出发,把每一件小事都认真做好,做到最好,就可能做出大事来。特别是从兴趣出发,尊重、鼓励和发展孩子的兴趣,才可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否则再聪明的孩子,也很难展现出才华来。

  陈小放的观念有效地影响了陈元。她是个理科学生,但也参加征文比赛,还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作文比赛一等奖;大学时她最喜欢的一门选修课是《庄子》,兴趣源自中学时看的蔡志忠的漫画;得过校游泳比赛女子蛙泳的第二名;临近毕业,还参加了“首都大学生形象代表,新千年阳光女孩”的评选并一举中的……

  大三时,陈元给爸爸写信说,觉得时间太多,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好。陈小放咨询了朋友,认真想了几天,给陈元定了一个目标:考取MCSE。

  MCSE即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获得这一认证的证书,意味着持有者具有较高层次的微软操作系统和相关产品的知识,是全世界普遍认可的计算机资格证书,也是许多大公司录用人员、提升职务、提高薪金的依据。2000年,全世界得到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证书的总人数也不过3万多人。

  陈元打算试试。从那时起,除了正常的上课和活动,周末陈元就到中科院软件所参加相关培训。有了通过电子游戏得到的电脑知识,加上学校里的计算机教育课程,还有陈元从网上查找和下载的相关题目和资料,两个月后,陈元顺利通过了MCSE所需的6门课程的考试。

  这时陈元19岁。据说,她是中国最年轻的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

  先后两次采访,陈小放说得最多的是:“我觉得我是在和陈元一起学习。她的兴趣也引发了我的兴趣,她的成长就是我的学习过程。我们一起读金庸,一起讨论三国、红楼。一直到她上了大学,我还是很习惯每周去书店给她买书或者软件。要是她说,这是本好书,或者这个软件肯定很好,我就很高兴;要是她说,这本书没有意思,我就很沮丧。我们互相影响,而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很愉快的。”

  “一所学校,一个老师,都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任何人都不会无往不胜。

  离开幼儿园,陈元入小学。奶奶几次去接陈元,都看到她孤零零一个人站在教室外面。一问,原来是在罚站。几次询问,家里才晓得,罚站是因为陈元太“笨”。

  “陈元同班的同学大多上过学前班,一年级的内容都学过了,所以老师就把进度加快了。可像陈元这种没进过学前班的孩子就吃亏了。她听不懂,就有压力,有压力就紧张,更听不懂了。”陈小放说着说着眉头就皱起来了,“陈元只是一时不适应小学课程罢了。这样就让她罚站,小孩子还怎么继续上课学习?!”

  于是,陈元转学了。

  转到新的学校,陈元一开始还是跟不上,但新的班主任老师每天单独给陈元辅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鼓励她,每天帮她补课。

  “陈元的新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作文,不会的汉字就用拼音,虽然这样的作文写出来卷面上又是拼音又是汉字,显得不大好看,但效果不错,小孩子觉得自己已经会‘作文’了。元元的班主任老师还特意安排她当小老师。这可不是因为她学得最好,而是她比别人迟来了两个月,本来是最差的,最差的都能学好,其他同学没有理由学不好。这对其他小朋友是个激励,也使陈元信心大增,到一年级第二学期,她已经算不错的学生了。”

  陈小放不无感慨地说,“要是当初没有下决心让陈元转学,或者做家长的粗心一点,没有注意到孩子面临的困境,听任她自己慢慢地适应,陈元后来会是什么样子,实在很难说。所以,有的时候,一所学校,一个老师,都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那么初中时逃课又是怎么回事?”

  陈元自己说,初二时,因为几何和物理怎么也学不好,几乎对学习丧失了兴趣。

  “我还记得第一次物理小测验,我只得了40几分,在全班倒数第三。那时候和几个要好的女同学都觉得很苦闷,也不好意思和家里说。但我逃的是每周末的奥赛班,每次都按时出门,到我一个好朋友家里去玩,再按时回家。”她不时用眼睛瞄坐在一旁的爸爸,“过了很久我才告诉他们的。”

  陈小放接过话头,“孩子在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一时,都会因为学习课程的变化遇到一些困难。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让他们学会怎么去面对和克服。她的物理成绩考多少我可不知道,但我确实从她的表现中感觉她有了困难。我就想,该怎么帮她呢,因为批评肯定是不对的。我买了很多参考书,几何的,物理的,自己先看,想她会在哪些问题上不明白,然后再选出一些适合她的题目让她去做。”

  那时候,陈元已经习惯每天晚上把不懂的题目放在爸爸枕头边,等爸爸回家后帮她解答,第二天早上再到自己的书桌上找爸爸的答案和布置的练习。

  “这不会让她有依赖心理吗?不会做的题目,找爸爸就可以了。”我问。

  “我想,解决一两道题目是小事情。我希望能从我的解答和我为她选择的练习中,让她学会学习的能力,比如如何举一反三,如何寻找困难中的突破口,以及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一两次考试的成绩并不代表什么,如果她获得了这种能力,将来的困难就无需我们来为她分担了。事实上,陈元也是这样理解我对她的帮助的。”

  两年后,陈元已经是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种子选手”了。而爸爸对陈元的信心培养也随后见到了正果:陈元过关斩将,冲到最后一关,只是因为实验中一个小小的差错没能入选国家队,失去了参加世界大赛的机会。

  从中科大集训地返回长沙后,周围的人都很担心她的情绪。陈元的一篇日记使大家都放心了。

  其中一段是这样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带着优异的成绩与惟一女生的骄傲踏入了国家集训队。从此,独处单间的我,是不是也就少了一分投入,多了一分放纵?我在一次实验中翻了船,虽然后面几次都考得很好,可终究与国家队失之交臂。在离别科大前的晚上,我望着远处的灯光,独自坐在宿舍的楼梯口,泪流满面。我心里有悔有恨,恨自己放纵,恨自己不珍惜曾经的努力,恨自己无能。我的泪留在那个美丽的校园里了。

  忘记吧!我对自己说,一切都过去了,不如忘记。我的梦不该在这个小城结束,我将把梦带到燕园去圆。然而,我怎忍心把这份遗憾留给我的母校?

  我毕竟是问心有愧的!

  母校。对不起了,请再原谅你的孩子这一次吧。这份罪过,我会在大学中补偿的。

  陈小放说:“如果说真有什么东西比金牌更有价值,我觉得就是陈元的这种态度。”———承认失败,自省,同时面向未来。

  “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吃苦只是形式,我们更看重精神追求”

  1998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有位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集训的选手,母亲千里迢迢地跑到集训地,租了房子,为参赛的孩子作保姆。

  陈小放很痛快地承认:这说的就是陈元。因为前前后后只有她一个,是妈妈特地请假去陪训的。

  “我听说陈元在家里是几乎不做家务的,你们也允许她不做,这对她个人的发展有好处吗?”

  对此,陈小放有番自己的理论:“似乎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孩子生活能力差,同时就会引申到这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不是也会很差。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话题。一个人生活能力差就是生活能力差,这也许会,也许不会对他的学习产生影响。而且,可以看一下其他代表国家的队伍,比如国家足球队,他们都是成年人了,训练比赛还不是有一班人马在后面管后勤,队员只要把球踢好就行了。道理是相同的。

  “当时陈元妈妈去照顾她,因为她在队里最小,只有她一个女孩子,而且原来安排她和其他女大学生住在一起。要知道,奥赛的培训是很辛苦的,对时间、休息、伙食很多方面的要求很高。一个16岁的女孩子,怎么让家长放得下心呢?我的一个朋友就说,如果是我的女儿,我也会去照顾她,管别人说什么呢!”

  “可是,全面发展的定义是‘德智体美劳’,如果陈元在劳动方面的能力很差,还能说是全面发展吗?”

  陈小放说:“我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劳动,而且比大人要辛苦,6点多就要起来,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睡觉。这比有些大人喝喝茶看看报纸的工作要辛苦多了。现在对于学生的教育只提出要‘减负’,但却没承认这也是一种劳动。我觉得这是不对的。”

  “难道您认为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吗?”

  陈元在一边坐不住了:“说我不热爱家务劳动,我可以承认。说我自理能力差,我的房间像狗窝,那是以前的事情。上大学后我自己收拾床,同学们都说我收拾得干净;说我不热爱公益劳动,上高中的时候我是团支书,我们班的公益劳动都是我组织的。我觉得这可以说是我的缺点,但这不应该成为我品质中的一个缺点。”

  “我听说你上大学期间打过的电话卡有将近1米高,而且事无巨细地向家里汇报和请示,在生活上这么不成熟,对你的出国难道没有影响吗?”

  “我已经在大学期间学会了独立生活。经常给家里打电话只是我的习惯,在和家里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得到很多快乐,而不是我真的需要他们的帮助。其他同学给自己同学打电话的电话卡也是一大堆,这和我没有什么区别。

  “我承认刚上大学时非常不适应,但是过一段时间我就适应了而且适应得很好。我觉得这就和小孩子的早慧教育差不多,教一个小孩子3岁开始背唐诗,另一个5岁开始背,可能到6岁的时候他们的水平是一样的。我觉得我现在和其他同学一样能干,一个人生活没出现过很多问题。”

  “你曾经花15块钱买3个苹果,其中还有一个是烂的?”

  “是啊!”陈元坦然承认:“但如果我没有这种经历,可能我就不会有这么深刻的教训,知道以后买东西要货比三家要砍价什么的。”

  陈小放说:“现在的情况不比从前了,洗衣服有洗衣机,做饭有微波炉啊什么的,这些东西很快就可以学会。陈元只是个普通的孩子,不可能什么缺点都没有。”

  “那么人生就不需要一些必要的磨炼吗?”我追问。

  “你是指吃苦吗?我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吃苦的,”陈元说,“比如北京这两年很热,可我从小是吹空调长大的。我们宿舍很小,住6个人,还有电脑,夏天热得难以忍受。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复习能考试还能写论文。今年我办出国手续时天气也很热,我每天坐公共汽车跑好几个小时,几个月下来人黑了也瘦了,但我也承受下来了。还有,有的时候都快考试了,老师才告诉你有本很重要的参考书,就要赶快去借,借不到就得复印,全部都是英文的,就得熬夜把它看完,第二天一早就得去考试,根本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我觉得这也是吃苦,但我并没有退缩。”

  我和陈元就这是不是“真正的吃苦精神”争论起来。

  陈小放给我们俩解了围:“苦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年轻时上山下乡没有足够的粮食吃,那很苦。现在的人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是另一种苦。我相信一个人有精神上的信仰,就可以忍受和抵御生活上的困境。”

  “你们是不是认为,如果孩子能在文化学习中养成这些品质,就可以替代在劳动和艰苦环境中所培养出来的东西?”我还有些不甘心。

  “我觉得磨炼有很多种,不一定要刻意追求某种形式。关键是在生活中要带着挑战心,有信心。比如陈元当年奋斗了那么长时间,最终没能进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这种挫折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已经很严酷了。我们觉得这是最大的苦,也是对她成长最有利的苦。”

  “可不可以认为,你们的家庭还是比较富裕的,所以会有这样的态度。”

  “我们的家境也只算中等,而且也是从穷日子走过来的。我们只是想让孩子把精力花在更宏观的地方,没必要去在意一些小事情。在金钱问题上,我们的要求还很严格,比如别的孩子小时候都有零花钱,但元元从来没有过。所以,她可能到现在也没有‘钱’的概念。”

  “就是说,其实你们不是放任她过奢侈的生活,只是不想让她在这些事情上费太多心思?”

  “对!抛开打电话、生活水平之类的事不谈,我们家有一项其他家庭现在很少做的事:通信。从元元到中科大参加奥赛集训到现在,我们家来往的信件可以出本不错的书了。我们都认为,打电话,发E-MAIL绝对替代不了信件中人的情感和精神交流,而这些,才是我们真正看重的。

  “一个人有了高尚道德的精神境界,艰难贫困或安稳富裕的生活都只是一种形式,而不能决定他发展的方向。”

  陈小放和陈元的故事,被一位作家写成书,书的内容很平实,甚至还有不少对“陈氏教育法”的置疑。可惜书名太“俗”了:《轻轻松松上哈佛》。陈小放父女肯定更喜欢“快快乐乐”这个词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四不靠”地区教育的困境和希冀
· 山东莱西:教育局建“局长在线”
· 素质教育迷失在哪里?
· 推进素质教育要积极不要急躁更不要激进
· 用教育理论创新支撑素质教育新局面
· “绿色教育”构建教育公平体系
· 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 上海电大成为上海市终身教育平台重要支撑
· 现代教育的双重使命
· 素质教育和升学率何以得兼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