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小社会”,曾经帮助我们走出了那段社会资源紧缺的日子,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办社会却给企业自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很多社会职能不得不从企业中剥离出来时,身在企业学校的人们亲历了这次——
校企分离之痛
在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很不发达的特定历史时期,企业办学曾经有效集中了有限的资源,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出了大批人才。在我国经济的起步与腾飞中,企业办学校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所有的企业,不论大中小,不管公私营,都被推进市场激烈逐杀。国有企业要进行大刀阔斧的体制改革,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合理高效的资产管理运营体系已刻不容缓,而企业办社会成为沉重的负担,严重地制约着办学企业的改革步伐。同时,由于企业效益的下降,办学投入不断减少,办学质量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办学带来的矛盾与问题已日益突出,改革势在必行。
1995年,国家经贸委、原国家教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若干城市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的意见》,文件要求逐步将企业所办的中小学校、医院等公益型机构、后勤服务等福利型机构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主体相分离,使企业集中力量搞好改革和发展。
但是,因为涉及财政、人事、国资等诸多方面,校企分离进程异常艰难。据统计,当校企分离改革进入第三个年头,全国企事业单位所办各类中小学校数量仍然高达1.9万所,其中企业办学校约占90%左右,计1.7万所,企业每年投入的教育经费仍然高达64亿元,这并不包括学校基建方面的投入。
1999年11月初,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座谈会在福建南平召开,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郑斯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11月3日,《加快国企分离办社会职能步伐》一文在《人民日报》显著位置刊出。
仅半年之后的2000年6月5日,国家经贸委、教育部等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进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2002年9月19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如何实现企业办学向政府办学的平稳过渡,成为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一场校企分离的改革迅速席卷全国……
“700名老师教600个学生”的大学
鞍山地处辽宁省中部,紧依在千山脚下,山上有唐太宗李世民的驻跸和薛仁贵兵营的遗迹,有清帝康熙、乾隆游历的遗址和诗篇,有名贯三江的关东才子王尔烈潜心读书的龙泉寺书房……
在城西,与千山相对的,是紧临火车站的鞍钢。老工人用一部在20世纪70年代轰动一时的小说——《沸腾的群山》——来形容她的规模:“那不是10里厂区,那有几百里啊。对那里面工人我们都是佩服得很。”
鞍钢的前身是始建于1916年的鞍山制铁所与昭和制钢所。1948年,鞍山钢铁公司成立,后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翌年7月9日,鞍山上空再次冒起开工生产的滚滚浓烟。鞍钢,一度成为我国冶金行业的龙头老大。如今,坐落在这里的,是总占地面积176平方公里,年产钢铁总量高达2000万吨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在政企不分、企业办校的历史背景下,鞍钢作为我国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形成了一套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
由于矿山远离市区,为了方便职工子女就学,鞍钢在两矿(工矿和鞍矿)办起了一批中小学校,其中,仅鞍矿就多达12所。另外,在市内还有水泥小学和鞍钢高中。分布在市内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院校也多达11所,其中大学两所,省、部级重点中专两所。
据统计,截止到1997年,仅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一项,鞍钢教育国有资产总占地面积就多达50~60万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实验室近百个,较大规模的实习厂4个。各校教职工总数近3000人。
“过去,鞍山教育的品牌就是鞍山钢铁学校和鞍山冶金运输学校,一个是部级重点,一个是省级重点,那都是面向全国招生啊。我们的学员像云南的、贵州的,哪儿哪儿都有啊,大西北有,日本、朝鲜的都有。另外还有鞍钢工学院、技术学校,这都是全国重点校,绝对有知名度,不只在冶金系统,在全国都有知名度。”一位在鞍钢教育系统工作了20余年的干部说。
如今,让教职员工为之自豪的鞍钢教育已经辉煌不再。
在国家经贸委、原国家教委等于1995年联合下发的国经贸企1995184号文件中,作为国家重点企业,鞍钢被国务院列为推进校企分离改革的重点。按照省里有关文件,将普通中小学校无偿划拨到地方之后,这个钢铁巨人开始以极其复杂的目光审视起了经营30余年、最高年投入达上亿元、累计向全国冶金系统输送技术人才5万余名的10余所中高等院校……
继之而来的,是1997年鞍钢教育系统的第一次大规模并校。鞍钢教育系统中所有的中专和技工学校并在一起,成立鞍钢工业学校。教学人员没有变动,但学校已经停止招生。没过多久,该校与鞍钢工业学院再次合并,成立鞍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后学校的老师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原校教最后一届没毕业的学生,另一部分并入到鞍钢职工大学。由于停止招生,教学管理人员大量过剩。2000年8月23日,鞍钢教育系统开始大幅度减员:男50岁以上,女46岁以上,或者满30年教龄者,不论副教授还是高级讲师,全部“居家休养”。他们能拿到手的是基本工资加政策性补贴每月五六百元。专业不对口的中青年教师则全部下岗分流。2001年,鞍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到省里报批办学资格,但由于“鞍山科技大学早把摊子铺好,抢了这块市场”而没有通过,最终无法招生而被迫流产。如今,曾经辉煌一时的鞍钢教育只剩下了一所鞍钢职工大学。而这所职工大学还将继续减员,因为“现在是700名老师教600个学生”。据了解,这600名学生都是转业军人,在这所因大量教学楼闲置而倍显空旷的大学里接受进入鞍钢第一线的岗前培训。
“原先那么大的教育资源,现在就剩这么一点点了。”一位居家休养的老师痛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