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更好的教育”:中国教育的时代选择
2017-10-18  教育部网站  

字体大小:

中国教育的时代选择——党的十八大

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提高质量篇

  伟大时代日新月异,千秋大业教育领航。

  “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2013年10月,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以深沉有力的话语表达了对教育的期许。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由大向强,聚焦内涵提升质量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的核心发力点。

  5年来,我国小学净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以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5年来,职业教育以“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为目标,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

  5年来,在载人航天、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等高端科技领域,一个又一个标志性成果震惊世界,一批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正在逐步形成。

  ……

  由大向强,中国吹响了建设世界教育强国的冲锋号。

  立足根本,培养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走进中南大学,岗亭上印有的“雷锋岗”三个大红字映入眼帘。

  勇救落水儿童、照料孤寡老人、为贫困家庭提供免费家教……“雷锋岗”自设立以来,5000余名学生成为志愿者,累计帮助校内外人群12万余人次。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要回答的根本问题。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不能只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更要看学生是否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否具备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系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核心所在,是“十三五”时期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人们不会忘记,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大中小学,在与师生的亲切座谈中深入阐述了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和途径、方法,朴素的言语寄托着党中央对教育的殷切期望。

  2013年10月1日,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学校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2015年6月1日,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为了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2013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并配套发布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这项被称为“绿色指标”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考查学生发展状况。

  2014年,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建设中华经典资源库,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打好中国底色,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历时5年完成统编工作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已于今年9月开学在全国中小学起始年级投入使用,教材突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入耳入脑入心。

  今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中小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基本遵循,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导、评价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2015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发布,为高校如何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方向。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16年5月,已连续开展了25年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95.4%的学生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92.8%的学生赞同“大学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

  公平优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来自甘肃的残疾考生魏祥在2017年高考中考出了648分的优异成绩,通过国家专项计划,他被录取到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类专业。

  今年,通过面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10万多名“魏祥”圆梦重点大学。从2013年到今年招生季结束,累计超过25万名贫困学子因此受益。

  数据的背后,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教育公平、发展人民满意教育、努力让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寒门子弟的决心和勇气。

  何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看来,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覆盖全民的公平教育,更是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没有质量的公平没有任何意义,低质量的公平老百姓也不会满意。

  回顾最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2015年的“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到2016年“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再到今年提出“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始终贯穿着一条公平与质量相伴的主线。

  翻开教育政策出台的大事记,我们不难发现,让弱势群体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始终是政府努力的方向。

  5年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在公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比例稳定在80%左右,30个省(区、市)实现了符合条件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

  “儿子在学校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后,变得很有礼貌、懂得感恩,学习也有了进步。”这是武汉市一名进城务工人员写在问卷调查“您最感动的事情”一栏中的文字。

  在努力提升弱势群体获得感的同时,教育部门力图做大另一块“蛋糕”,让教育信息化成为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倍增器”。

  5年来,国家加快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94%,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40%增加到80%,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直接服务近1亿农村中小学师生,全国6.4万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呼唤素质教育。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抓手,不少地区的中小学推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选课制,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和满足其个性成长的发展空间。如北京启动实施高中、高校联合培养拔尖人才的“翱翔计划”,让学有余力的优秀高中生走进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在科学家身边成长。

  在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系列人才培养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一系列计划取得积极进展。一大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高校正在向建设“双一流”迈出坚实步伐。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实现了飞速发展。每年约有500万名农村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城镇就业;近3年,高职教育使850万个家庭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办好“公平优质”的教育,就是要将规模与质量、公平与优质、过程与结果统筹考虑、有机统一。提高质量与促进公平从并驾齐驱到有机统一,我国发展优质教育、建设世界教育强国的冲锋号号声嘹亮。

  优化结构,实现“提质增效”新跨越

  服务“新四化”需要,服务“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进一步调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结构。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以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提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优化教育体系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的要求。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纷纷将“调结构”作为改革主线,出台了各自的改革目标和行动计划——学前教育着力在普惠园、民办园上下功夫,向中西部、农村倾斜。义务教育调整学校布局,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教育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从教育供给侧改革发力,加大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科学配置资源,扩大优质资源受益面,让更多学生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中央财政投入不足,普惠性民办园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城乡保教质量存在巨大鸿沟……“入园难、入园贵”曾长期困扰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怎么破?2011年起,国务院连续推出3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直指“扩总量、健机制、调结构、提质量”。此后,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000多亿元,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改扩建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到2020年,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后,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到80%。

  教师用麦克风讲课、一个班级100多名学生挤在一起,这样的场景过去时常出现在农村校。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义务教育城镇挤、乡村弱,城乡教育质量差距不断扩大。

  如何弥合差距?2016年,《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应运而生。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意见》要求各级政府以缩小校际差距为立足点,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十大举措随之出台。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然而,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千校一面、身份固化、重复交叉、发展活力、动力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迫在眉睫。

  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两个重要文件出台,为高校转型发展拨开了迷雾。

  破身份、撕标签,中国2800多所高校重新洗牌,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和生机:老牌名校瞄准世界一流,向“高精尖”迈进;地方高校则积极向应用型转型,对接地方需求,选拔和培育优势特色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职业教育要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自身的结构性调整。产业进步了,站在生产服务一线的人才也需要有智能、有知识。然而,高素质技能人才短缺,“就业难”与“技工荒”问题突出,矛头直指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开出了药方:以“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人才培养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高职有机衔接、普职渗透,打破职教“天花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如何通过调整结构来提质增效?这5年,党中央、国务院着重抓住人力、财力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投入上保障各级各类教育调整结构,另一方面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确保改革构想落到实处。

  教育要实现大跨越、大发展,投入是根本保障。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首次达到4%。自此以后,到201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成为常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5年来,“国培计划”示范项目、幼师国培项目等共获投入93.5亿元,培训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校长957万人次。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2015年有9万名中高职教师参加了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9000余名职教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高等教育聚焦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青年学术英才等重点人物,启动实施了“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人才项目,吸引、培养、造就了一批高层次教师人才队伍。

  ……

  “更好的教育”,是人民群众的期盼。

  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从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结构转型、内涵发展质的飞跃。5年转瞬即逝,但由此开启的中国教育新时代,为中国不断汇聚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力资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了磅礴力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教育的“线上迁徙”
· 中国教育:波澜壮阔四十年
· 2018中国教育政务新媒体年会在上海交大举行
· 教育专家: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
· 中国教育投入超三万亿元 媒体:下一步是把钱用好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 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 中国教育的深水突围
· 中国教育改革:就近入学正取代择校 蛋糕分得更公平
· 两会专访顾明远、朱永新、王殿军 探讨中国教育自信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