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教育之“恶现状” > 路在何方
乔新生:产业化不是教育腐败的遮羞布
2009-10-25    

字体大小:

  在分析高等教育领域腐败现象的时候,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腐败是教育产业化或者市场化造成的,由于教育机构背离了教育基本规律,按照市场规则办事,所以,才会出现各种权钱交易现象;但另一种观点认为,把产业化作为教育腐败的遮羞布是不妥当的,教育腐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教育不敢产业化,所以,才促成了许多权钱交易行为。

  在笔者看来,关于高等教育定位的问题,教育主管当局在认识上出现了严重误区。过去,一些领导人提出教育要面向市场,实际上就是鼓励变相的教育产业化。许多高校破墙开店,成立各种各样的公司。一些热门专业实行市场化操作,大幅度提高学费,结果导致高等教育一切向钱看。后来,由于教育产业化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教育主管当局负责人公开表示不赞成教育产业化。其实,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在任何国家高等教育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重要产业——高等教育机构一方面接受政府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向学生收取学费并且接受社会各界捐款,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实现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不过,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一般成立独立的董事会或者理事会,负责筹集经费,遴选大学负责人。大学校长按照法律和大学的章程从事日常管理工作。这种独特的“两权分离”体制,不仅实现了财产权与管理权的相对分离,而且为大学自治提供了相当大的自由空间。

  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一方面反对产业化;另一方面却引入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在许多方面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大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成为大学的消费者,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是大学后勤集团的收入来源,在一些高校甚至连使用教室都必须额外付费,高等院校彻头彻尾的产业化了。

  在笔者看来,正是这种“脚踏两只船”的定位,使得高等院校成为左右逢源的特殊官僚机构。每年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招生计划,向高等院校增加财政拨款;高等院校根据招生情况,收取学生学费。不仅如此,高等院校还鼓励教师申请科研课题,并且依靠科研课题养活自己。正是这种多元化的财政体制,使得高等院校的负责人可以寻找各种理由,将教育经费中饱私囊。譬如,一个大学校长可以借口发展重点学科或者重点专业,自制红头文件将经费拨给自己的学科小组,也可以藉口扶持重点专业或者科研项目,将大笔的经费转移到自己账户名下。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腐败体制,使得中国高等教育拨款越多,腐败越严重。

  所以,解决中国高等院校腐败问题,不是否定产业化,而应该大张旗鼓地将高等教育作为产业经营。可以设想,如果高等院校拨款量化到个人,并且按照投入产出的原则,全面考核高等院校资金使用情况,那么,许多高等院校将因为效率低下而不得不关门倒闭。教育部实行的本科生教学评估制度,就是试图通过行政评估,逐渐淘汰一批不达标的高等院校。但现在看来,这种行政主导的评估机制,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的,高等院校的集体造假活动,早已成为众矢之的,本科评估成为高等教育领域腐败的重灾区。

  解决高等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要高举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旗帜,全面放开高等教育市场,允许更多的企业、个人或者团体申请创办高等院校,按照市场竞争的规则,实现优胜劣汰。在竞争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竞争中实现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不少学者反对高等教育产业化,他们害怕产业化之后,会导致大批贫困家庭子女失去深造机会。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是,只要建立教育保障体制,通过实行无息贷款、小额贷款、低息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完全可以解决贫困学生读书的问题。

  教育产业化不是洪水猛兽,教育产业化更不是教育领域腐败的遮羞布。实行教育产业化之后,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对外公布财政收支情况。如果高等教育机构的收入多元化,那么,应当将所有的财政收入,定期向社会公布。高等院校的日常开支必须由高等教育统筹委员会审定,具体到每一个高等院校,可以建立教育统筹委员会,全面负责学校预算管理工作。

  笔者多次指出,现在高等院校官僚主义严重,高等院校的负责人不仅掌管着庞大的教育科研经费,而且可以巧立名目,化公为私。高等教育的腐败与其他行业的腐败不同之处就在于,高等教育的腐败是一种学术腐败。高等院校的负责人可以打着扶持重点学科的幌子,公然将学校募集的资金划归个人使用。不少高等院校的负责人周游列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潇洒地到世界各国旅游,原因就在于他们可以打着学术交流的幌子,使用科研经费支付账单。高等院校应当大张旗鼓地宣传产业化,允许高等教育机构把大学当作产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全面审核高等院校的投入产出情况,堵塞高等教育经费使用中的漏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条件。高等教育产业化是以教育开放为前提条件的,现在我国高等院校尚无自主招生的权利,学位的授予权牢牢地掌握在教育行政当局手中,高等教育机构没有任何自主办学权。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教育产业化,只会加剧高等教育垄断局面,使掌握生杀大权的高等教育主管部门成为腐败滋生地。

  笔者主张,应当尽快修改高等教育法,从以下几个方面为高等教育产业化创造条件。首先,必须建立高等院校自治制度,允许高等院校在公开的基础上,选择教职员工,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向政府申请财政拨款,并且根据市场需要确定招生规模。其次,必须建立独立于官僚体制之外的教育统筹委员会,教育统筹委员会由大学的捐款人、教育管理专家、知名教授组成,他们负责把握高等院校的发展方向,筹集高等院校的经费,并且主持高等院校负责人选举工作。教育统筹委员会不负责高等院校的管理,扮演类似于股东会的角色;而高等院校的校长相当于董事长,负责高等院校的日常经营。但是,与一般公司制企业不同,高等院校必须实行透明管理,学校的各项开支都必须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高等院校的负责人不能直接划拨学校资金,更不能自我设立课题,挪用或者侵占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今后按照回避原则,所有高等院校的负责人不得在本校申请科研课题,不得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凡是涉及到使用本校科研或者教学经费的情形,高等院校的负责人必须主动回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内部人控制”,导致高等院校资产大量流失。第三,必须按照自治原则建立高等院校学术管理机构。今后,可以通过立法赋予教授委员会任免高等院校负责人的权利,允许高等院校的学生根据学校的章程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

  湖北省委有关领导到鄙人所在的高校征求意见的时候,我曾经公开提出,解决高等院校腐败问题其实非常简单。高等院校有许多智商很高的教职员工,只要建立透明的财务管理体制,就可以杜绝日常腐败活动。具体而言,就是要实行高等教育机构财政预算公开制度,定期在学校的互联网络上或者指定的网站公开学校财务收支情况,把校领导、院领导、系领导的各项开支都罗列其中,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地了解学校的收支情况。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短期内无法改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情况下,通过信息公开,可以解决部分腐败问题。可以设想,如果大学负责人的每一笔开支都必须张榜公布,那么,他们在捞钱的时候就会有所收敛。所以,不要把解决高等院校腐败问题比作攀登高山。克服高等院校的腐败问题,不是不可为,而是不作为。只要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监督作用,那么,高等院校腐败现象就会得到遏制。

  不少学者注意到,民办高等院校很少出现腐败现象。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存在腐败,而是因为他们不需要腐败。私立高等院校产权明晰,高等院校的负责人为了实现教育利润的最大化,会采取各种方法开源节流。国立高等院校之所以腐败严重,原因就在于高等院校财产属于国家,高等院校的负责人只考虑个人利益,而很少考虑国家利益。在加上高等院校没有教育统筹委员会,高等院校负责人一个人说了算,所以,国立高等院校腐败现象才会愈演愈烈。

  笔者不是主张将国立高等院校私有化,而是希望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通过培育教育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国立高等院校、私立高等院校和其他高等院校公平竞争,在竞争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竞争减少腐败。

  当前中国高等院校的腐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招生腐败,由于国家实行严格的招生计划管理制度,招生名额有限,所以,高等院校的负责人利用招生机会,千方百计地谋取个人利益。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建立更多的高等院校,增加考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增加供给,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第二,科研腐败,许多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掌握在各级党政官员的手中,由于我国缺乏严格的科学研究成果评审机制,只要申请到科研课题,就可以获得科研经费,所以,许多高等院校的负责人成为学科带头人,他们掌管着大大小小的科研课题,并且利用签字报销的便利,把科研经费据为己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所有担任领导职务的高等院校负责人包括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一律不得申请科研经费,所有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都必须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第三,管理腐败,高等院校的后勤集团早已产业化,它们利用国家划拨的土地修建楼堂馆所,对外从事商业化经营,对内全方位的实行市场交易,在一些高校甚至连学生来往宿舍与教室之间的摆渡车都要收取费用。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选择市场主体,并且要求市场主体将自己的经营情况张榜公布,接受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监督。

  总而言之,高等教育腐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高等教育腐败客观化。不能借口高等教育产业化而禁止高等教育机构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也不能借口惩治高等院校的腐败现象,而把自主办学权收归教育主管当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走自治的道路,必须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允许更多的资源进入教育市场,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通过竞争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腐败现象,一言以蔽之,就是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市场经济的竞争模式,高等院校负责人享受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双重便利,他们一方面借口计划经济,垄断高等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声称与市场经济接轨,大搞权钱交易。所以,如果不改变这种错误的办学导向,那么,中国的高等教育腐败将会愈演愈烈。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唯一的出路,高等教育产业化也是克服高等教育腐败现象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产业化之后,必须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必须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禁止高等院校的负责人染指高等院校的经费,高等教育统筹委员会决定高等院校的发展方向和资金去向。

  作者:乔新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腐败挑战公众神经 校长权力被指不受监督
· 招生采购等是高发点 北京中小学职务犯罪有共性
· 热点专题:教育之"恶现状"——聚焦教育腐败
· 彻底揭露教育腐败的源头
· 揭开教育“回扣门”背后的腐败账本
· 中国网事:"开小灶""选干部" 细数部分教师不正之风
· 采购盗版新华字典是公开的教育腐败
· 高校腐败:教授沦为“阶下囚”令人痛心
· 教育部发高校信息公开办法 剑指腐败高发领域
· 教育部:大力加强高校反腐建设 减少制度漏洞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