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青海玉树地震 > 相关报道
抗震专家释疑:地震为何校舍倒塌多
2010-04-21    中国经济网

字体大小:

  由于地震发生在学校上课时间,灾难中死伤的师生人数众多,人们在扼腕叹息之余也不禁存有疑问:为什么学校楼房在地震面前如此脆弱?为此,记者走访了工程抗震专家、中国科学院周锡元院士,请他来解答相关的问题。

  房屋在地震中倒塌有三种原因

  周锡元院士介绍,分析地震常常有两个标准:一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震级,代表地震释放的总能量;另一个是烈度,代表地震产生的破坏力,因此设计建筑时,考虑的主要指标是烈度。

  如果房屋在地震中倒塌损毁,基本上有三种原因:

  一 是没有按标准建造。我国70年代就有了相应的房屋抗震标准,唐山大地震及其后几经修改,现行的有2001年发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但有的建筑没有依照标准实行,没有或抗震设计不到位,抗震性能就不满足要求。

  二 是地震超过预计强度。这是因为抗震设防标准所依据的地震区划图,是基于一定的概率水准编制的,大致相当于475年一遇,实际发生的地震烈度偶尔有超过预期值的情况,这在国内外都偶有发生,在这次地震中也有。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希望这种情况愈来愈少

  三 是工程质量不过关。建筑按照标准设计了,还需要严格地进行施工建造,否则抗震能力就会打折扣。 质量问题可能有管理,技术和腐败等等因素,需要动用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和制裁腐败等措施加以解决。

  校舍建筑抗震能力差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

  周院士表示,校舍由于抗震抗墙体通常比多层办公楼和居民住宅楼要少一些,如果都没有抗震措施,其抗震能力是比较差的, 这也许是世界性的问题,他为记者举了个例子——1933年,美国的长滩(Long Beach)发生地震,导致学校倒塌。所幸地震发生在放学时间,学生都在回家的路上,没有造成伤亡。

  周锡元说,学校在抗震方面存在几个先天缺陷:

  一 是房间大。躲到卫生间等场所是地震发生时的一条逃生原则,原因就在于空间狭小、有墙面支撑,墙的面积大抗震能力就强。但学校教室、活动室等场所空间都比较大,相对而言墙的面积就小。

  二 是窗户大。教学需要良好的光线,采光使用大面积的窗户设计,相应地使得墙的面积大大缩减。

  三 是纵墙少。一般学校都采用单面、外廊的走廊设计,外廊多由柱子支撑,柱子的作用则很弱,在纵向只有两道抗震墙,抗震性能相对比较弱,也有一些教学楼两边都是教室,中间是走廊,情况就要好一些。

  不过,在我国的抗震设计规范中已经考虑了这些不利因素,并已经按照与住宅和办公楼同样的设防标准提出了计算方法和抗震措施,也就是说“我国学校的设计和建设,也是按标准走的,在以前的一些地震已经经受了一些考验,现在的问题是对学校建筑是否需要特别提高抗震设防标准。”

  可考虑将学校建成紧急避难场所

  由于强烈地震是小概率事件,提高抗震设防标准需要增加基建投入,抗震烈度每增加一度,结构的成本可能要增加5%-10%左右。 怎么样才能不花钱又抗震,是长久以来工程师们力图攻克的难题。但是目前看来还做不到。我们的努力目标是研究和开发经济高效的抗震措施。为了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周锡元教授提出了他的思考,他建议:对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人群自救能力差的地方要提高标准,进一步加强其抗震能力,特别是像学校这样的公共建筑还可以赋予其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的功能。这样,在发生地震和其他突发灾害的时候,不仅能确保师生的安全,在灾难发生期间,学校可以放假,腾出地方来,作为避难场所和防灾据点。这种做法在国外也是有的。

中国经济网记者:牟修锐 秦海波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河北永清发生4.3级地震 北京有震感
· 地震预报仍是世界级科学难题
· 为什么说昌黎地震是唐山大地震余震
· 专家谈尼泊尔地震:看“图”救灾更靠谱
· 美地质勘探局称油气开采活动致多州地震增加
· 地震来了,我们该如何自救?
· 研究称地震具有神奇魔力能够“点水成金”
· 云南盈江发生5.6级地震 36所学校不同程度受损
· 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 目前暂无师生伤亡报告
· 湖北巴东地震学生无一伤亡 12月19日正式复课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