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培训进行全面设计与研究,确保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首先要做好教育技术培训的顶层设计:
1.培训内容:自选式+菜单化
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非常丰富,从硬件到软件,从原理到技术,从理论到实践,涉及面非常广,一堂课或一次培训是无法完成的。另外由于不同的培训对象其自身已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不同,所需要接受的培训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培训设计时,需要我们将培训内容有机组合与切分,设计针对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地区条件、不同应用需求的老师的多组菜单式的培训内容,供培训教师自由选择,这样才有针对性,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2.培训模式:自助式+快餐化
目前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一般周期较长,短则一两天,多则一周甚至数月,对于教学科研任务很重的高校教师来说很难抽出时间百分之百地参加所有培训。而且对于较为全面的培训内容,他们关注的可能只是其中某一些能解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的部分。因此,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应该采取自助方式,把培训内容分割组织成“快餐”,让老师们采取小步子、快餐式的多次、分批学习,及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快速地补充或学习相应知识,从而达到培训目的。
3.培训过程:自由式+在岗化
长期以来,岗外培训一直占主要地位,教师都是在工作之余到岗位之外的地方进行培训,再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岗位上的工作实践。研究显示,培训课程中所学内容的87%会在三个月内遗忘,记忆留存率低至13%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培训是孤立进行的,而没有与实际工作经验联系。因此,在岗培训已随现代劳动组织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而越来越明显和重要,在岗培训具有更丰富的案例、更少的培训花费、更简单的知识和技能迁移、更自然的知识的获取与能力发展、更长久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4.培训评价:自我式+成果化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通过几天培训就能立竿见影,因此我们在培训中不仅要看到在短期培训中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有所提高,而且要能使教师在培训之后的实际教学工作的教育技术水平能够提高或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在评价上宜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途径对参加学习的老师评价,客观地反映学习者的过程和结果,并尽量以参训老师的具体作品或成果来表征培训的收获。
5.培训资源:自建式+市场化
优质培训资源是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能动性,积极创建开发有效的优质教育技术培训资源,如培训方案、教学视频、培训课件、典型案例、优秀成果等。同时可以按照多方合作、互利双赢的原则,积极开发、共建或引进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促进优质教育技术培训资源普及共享,达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高水平与高质量。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