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孙德明
汽车渐渐驶入东营,记者面前那一望无际的油田越来越清晰——这就是闻名全国的胜利油田了。眼前偌大的油田上分布着成千上万台抽油机,每一台抽油机都在不间断地重复“磕头”,这就是它们的工作方式,正因如此,东营人形象地将其称之为“磕头虫”。记者后来得知,在东营有很多这样的“磕头虫”。中国石油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就坐落在这片随处可见“磕头虫”的土地上。
在参观油田时,记者满眼都是默默伫立的巨大的“磕头虫”、石油罐,偶尔才能见到一两个采油工。习惯了京城的繁华与喧嚣,突然来到这片荒凉少见人烟之地,新奇和惊异之外,记者不由对石大网院能否招到足够的学生产生了莫大的疑问。然而记者得知事实恰恰相反,在大多数网络学院招生都下滑的今天,中国石油大学网络教育招生数量却不断上涨,从最初的七百到后来的一千,两千,再到五千,甚至突破了一万。这个快速增长的数字昭示的学习繁华,与油田的荒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记者看到了一个已经树立了特色品牌的石大网院,更深入了解到中国石油大学网络教育的八大法则。
石大网院齐高岱院长认为,一个企业只有明确发展目标、找准市场定位,
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网络教育也是如此。
图/孙德明
“立足行业”的定位法则
与国内众多网院不同,石大网院有一个最大的特色——立足于石油、石化行业。
“一个企业只有明确发展目标、找准市场定位,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网络教育也是如此。一家网络教育机构只有在发展战略、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办学层次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科学定位,才能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石大网络教育学院院长齐高岱如是说。正因如此,早在开展网络教育之初,石大网络学院就提出了以教育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以石油、石化企业为服务对象,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全力打造石油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品牌的发展战略。
石大网院之所以将服务对象定位于石油、石化行业,是有其历史原因的。这不仅因为,早在1953年建立北京石油学院起,石油大学就形成了鲜明的石油专业特色。更是因为,现在的中国石油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是由两部门合并组成的: 198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我国石油工业部合作在石油大学建立了钻井技术培训中心,开始了石油工业正规的继续教育;1985年石油高等函授教育恢复,成立函授部;1989年函授部与钻井技术培训中心合并成立石油大学成人教育中心,1993年经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人教局批准,石油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正式成立,而日后成立的石大网院则顺其自然地秉承了石大成教学院的行业特色。齐院长说:“立足石油行业的特色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谁想去做就做成了。石油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整个石油工业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这样的特色定位下,石大网院始终以“立足石油,面向社会”为办学指导思想,几年来,他们在“突出特色、形成规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实施方案下,以石油主干专业为主要招生专业,以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在职从业人员为主要招生对象。据了解,在石油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的学员中,有70%以上是来自石油、石化企业。为此,齐高岱院长形象地将石大网院称之为“整个石油系统的纤维”。
石大成教(网络)学院副院长马国刚介绍说,与胜利油田的情况相类似,大多数石油、石化企业的地理位置都比较偏僻。但也正是与中心城市的远离,导致了职工在职学习工学矛盾的突出,而石油行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又急需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和学历层次。因此,网络教育的开展受到石油企业的普遍欢迎和支持,解决了各油田地域分散、职工集中学习难的瓶颈;解决了外派优秀教师授课难的问题;同时,网络教育的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的优势,使学员真正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并定时与学校教师交流和答疑。
如今,石大成教(网络)学院已形成了以东部油田(大庆、辽河、吉林、胜利、江苏、中原、华北、大港、河南)和西部油田(新疆、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青海、长庆、玉门等)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为重点发展空间的办学思路,多形式(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多层次(本科、专科、在职研究生、岗位培训),50个校外学习中心和函授站的办学格局;建成了以卫星数字宽带和网络宽带为传输体的远程教学系统和“石大在线”大型远程教育网站。2004年,经北京市教委正式批准,石大网院还建立了石油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北京学习中心,为今后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合作开发远程培训项目奠定了基础。
“1 + 1 > 2”的整合法则
在科学上,1+1的计算结果永远都是2;然而,对于今天的石大成教(网络)学院来说,“1+1”却是大于“2”的。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石大成教学院就一直关注国外发达国家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发展,探索基于企业信息网的远程教育模式。9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石大成教学院提出了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用网络教育技术改造传统函授教育的工作思路,并于1999年开始着手筹建网络教育学院,进行相应的硬件建设和网络资源建设。2001年初,中国石油大学被教育部正式批准试办网络教育,成为当时全国38所网络教育试点高校之一。
在中国石油大学试办网络教育之初,与高等教育历史同样悠久的函授教育,已有着较为成熟的理论和体系,然而,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函授教育的教学手段等相对落后,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面临着信息技术发展的严重挑战;作为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生事物,网络教育则有着当今最为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技术,然而网络教育缺乏成熟的理论支撑和经验积累,存在着“硬件硬、软件软”的现象。面对函授教育与网络教育在优势上明显的互补关系,石大成教学院决定将网络教育和成人教育进行合署,并提出“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改造传统函授教育”的想法,以期实现函授教育和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融合。齐高岱院长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以函授教育多年形成的办学网络、成熟的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支撑网络教育的发展,以网络教育先进的技术保障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和改造函授教育,充分整合两者的资源,发挥两者的优势,达到两者双赢、1加1大于2的理想效果。”
经过半年的招生准备,2001年秋石大网院正式招生。这里有个小小的花絮。首次招生,石大网院向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报了500名招生计划。这一举措不仅令很多其他网院大感意外,也让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领导极为不解:“别的网院都不报计划,怎么你们想起报计划了?”对此,齐高岱院长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网络教育才刚刚开始,大家对这个新生事物都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这里有一个社会认可度问题,“你有计划了别人会认可,没有计划可能就得不到认可。”更为重要的是,他认为网络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做,当时谁都不清楚,“所以我们只能在原来函授的基础上先尝试一下”。出乎意料的是,石大网院首次招生就超出了他们的计划,实际招生人数达到七百多人,而且几年来这一数字不断增长: 2002年——四千多,2003年——七千多,2004年——九千多……
目前,石大网院在全国设有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30个,其中15个校外学习中心是在函授站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即这15个学习中心均具有网络和函授双站身份。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从2001级开始石大成教学院就在部分教学站和专业进行函授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整合,经过两年的试行、磨合和调整,从2003级开始实现了函授教育和网络教育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的完全整合,又进行了函授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教学整合,即函授教育和网络教育在教学组织、实施和管理上实行完全统一,他们称之为“七个统一”:实施统一的培养质量标准,共享统一的技术支持保障体系,执行统一的培养计划,使用统一的教材,共享统一的教学资源,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实行统一的考核标准。
通过方方面面的整合统一,石大成教学院的函授教育在技术和手段上得到了极大提升,受到了函授学生的一致好评,函授学生享受到了超乎他们想象的增值服务和无限资源;而网络教育从一开始在组织、管理和教学上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办学始终沿着严格、科学、规范的正确方向发展。由此,中国石油大学的函授教育和网络教育达到了双赢。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石大成教(网络)学院网络教育和函授教育的融合也是如此。石大成教(网络)学院副院长马国刚解释说,最初开始融合的时候,也有部分函授学生因无法适应而不乐意接受网络课件,但时间一长,他们发现,网络课件比原来的函授面授要更方便更实用,以至于“现在函授学生购买课件的反而多于网络学生。”实践证明,石大成教(网络)学院函授教育与网络教育的融合收到了1加1大于2的良好效果,成为国内仅有的几所网络教育与函授教育完美融为一体的学院之一。
“并重发展”的方向法则
“现代远程教育不仅要举办学历教育,而且还要举办非学历的继续教育,推出网上培训项目,使在生产、科研一线的高层次技术、研究人员能定期地接受专业和技术培训。”针对学生社会背景、工作经历、求学动机等的各不相同,石大成教(网络)学院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还采用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的方式,积极探索并重点开展远程培训等非学历教育。2003年由石大网院、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石油教育与人才研究所合作,正式组建了我国第一家石油远程培训网站。目前该网站已开发了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两个专业的工程硕士课程培训项目,同时准备开发新增员工培训,井控技术培训,钻井工、采油工、班组长、加油站站长岗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培训,与国外大学合作(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MBA课程班、英国开放大学技术管理硕士学位课程)等多个项目,并在青海、新疆、华北、中原等油田开展了远程培训试验。不仅如此,目前,石大网院又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定了共建“中国石油远程培训网”的协议,计划在中国石油大学远程教育网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完善,形成以“石大在线”远程教育网和“中国石油远程培训网”两个网站为平台,共用一套远程教育培训教学系统和网络系统,覆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企业,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石油特色鲜明的专业培训网;同时通过天网(卫星数字信号传输)、地网(因特网和集团公司企业网)相结合,主站与各企业卫星接收站或镜像站相连接,提供在职学历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各类岗位培训,新技术、新方法培训等学习资源。
学院副院长王天虎认为,通过远程培训,可以大面积提高石油职工队伍的学历层次,提高一线经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岗位能力,缩小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差距;可以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提高经营管理者管理水平;可以有效解决集中脱产培训人数有限的问题,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均可以参加培训学习,实现大规模、高质量、高效益、及时、实用的个性化在职培训。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石大成教(网络)学院又一项与众不同的特色: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他们说,“石油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根据企业的特殊需求进行教学设计。”通常,学院需要关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政策的制定,根据企业每年下达的培训任务提前做准备工作,帮助他们设计,譬如怎么做培训,做哪类培训?“比如说有一项到国外去钻石油井的任务,需要钻井队伍达到甲级资质,那么这对员工不仅有学历要求,还有资格要求。怎么办?我们就来帮助他们进行设计,把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学历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不变,要求不变,同时把岗位培训中的部分内容添加到专业课里,这样一来学员既可以获得岗位培训的资格证书,又拿到了学历教育的文凭。这种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的教学设计在油田非常受欢迎,而且是由于行业原因而形成的独特的教育模式,其他院校几乎没有同类经验。”当然,这样的教学设计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在学院和企业各部门反复思考、审核、修改、试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首先我们要听取企业的意见,初步拿出一个培训方案,交给相关管理部门初审并听取意见,然后进行再讨论,并交由企业上级公司进行审核,最后进行修改……在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中,一个完整的方案才能慢慢形成。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听取学员的意见——哪个地方设计得不错,或者哪些内容需要增设——这些都要求我们逐渐进行调整。”往往要经过两期教学过程,一个相对固定的培训教学计划才能最终形成。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我们的教学设计才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促进了油田方方面面的发展。”日前,石大网院又与胜利油田合作在油田职工大学建立了石油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胜利油田学习中心,在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领域全面开展合作,受到油田厂矿企业的欢迎。
“博采众长”的学习法则
记者到达东营那天,恰逢马国刚副院长一行从重庆考察学习回来。“这次我从重庆给大家带了一份好礼物。”正当记者暗自猜测这是一份什么样的重庆特产时,却被告知是一份演示文稿。面对记者的疑惑,马国刚笑着解释说,出去学习回来后做汇报是石大成教(网络)学院的惯例了。近五年来,学院共计派出十多批百余人次前往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高等院校开展函授教育和网络教育的调研,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比较先进和成熟的技术路线和管理经验。“被派出去学习的人不仅自己要学,回学院后还要给大家讲解和演示,指出并分析别的院校的长处和存在问题,让大家都能意识到我们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不断进行改善。”直至今天,石大成教(网络)学院副科级以上的员工都已经轮番出去学习了至少一次。在这种不断的学习和借鉴中,管理队伍也越来越成熟。
在采访中,记者还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2001年网络教育技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一个学习讨论的好机会,当时国内很多网院以及准备建立网院的高校都派了管理人员去参加,石大成教(网络)学院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其他院校都只去了一两个人,而中国石油大学却“浩浩荡荡”地去了十几个人。刚开始很多人都很不理解:不就开个座谈会吗,你来这么多人干吗?但不久他们就后悔了:我们怎么没多来一些人?“我告诉他们,因为我们都不懂,都是外行,所以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协商,才能更好地制定方案。”在石大网院的发展规划中,有这样一句话令记者难以忘怀:要创建一个学习型学院。他们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除了不定期派员工出去学习,齐高岱院长还要求学院副科级以上或中级职称以上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发表一篇论文,如果没有就拿不到年终考核一等奖。“因为论文撰写的过程也是一个调研和学习的过程。开始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慢慢的大家就都理解了也接受了。”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