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人才总量仍然不足、人才质量仍然不高、人才流向仍然不合理、人才浪费仍然严重等许多与西部开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对那些能干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人要及时使用,大胆提拔,形成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法制环境、创业环境、文化环境、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我国自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加大了人才开发和引进的工作力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有所改善,人才素质有新的提高,各类人才在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但是,随着西部开发的持续推进,西部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人才总量仍然不足、人才质量仍然不高、人才分布仍然不均、人才流向仍然不合理、人才流失仍然存在、人才浪费仍然严重、人才结构矛盾突出、人才作用难以发挥等许多与西部开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人才问题成为制约西部开发建设进程的主要矛盾之一。
西部的开发建设,人才是关键,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最直接的动力和最积极的因素。我们要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迫切需要,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关键是确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有标准才能确保人才的水平以及培养、选拔、使用过程的公正。如果只看重学历、职称等硬件因素,甚至唯学历、唯职称,标准反而会变成发现和使用人才的障碍,阻碍人才的脱颖而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人才的发现、培养、选拔、使用过程中,既要有“格”又不能拘于“格”。因此,发现、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的“格”,应以能力、业绩而不是以学历、资历为主要依据。要确立正确导向,扭转片面追求学历和论资排辈的倾向,把人才置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去考查,以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大小去衡量,从而形成人人讲创造、人人作贡献的社会氛围。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实践中,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的目的在于为人才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条件和人才运行机制,也包括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干事业、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人才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动态工程,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和引进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历史和现实的状况看,当前主要还存在思想认识有偏差、工作方法不够科学、人才开发环境不够优化、管理机制不够灵活、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财力和项目投入不足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把人才工作的重点由“管人”转到搞好服务上,大力创造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用人环境;创造科研有条件、创业有保障、干事有舞台的工作环境;创造发扬民主、支持探索、倡导争鸣的学术环境;创造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创造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制环境;创造生态优美、身心健康、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为各类人才的创业创新提供广阔的舞台,让各类人才深刻感受西部有创业的舞台、发展的空间、干事的氛围和成事的环境。
西部人才队伍建设要把人才载体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切实增强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人才工作应既考虑怎样引进人才,更要考虑怎样用好人才,树立“引进来的是人才,土生土长的也是人才”的观念。为引进来的人才和土生土长的人才提供相同的条件和各方面的保障,并把他们放到竞争的同一个平台上。在竞争环境中,应按照各类人才成长的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和使用人才,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人才是有“保质期”的,并非像酒一样存放时间越长越醇,一个人再有本事,如果没有合适的岗位,或被长期闲置不用,就会“贬值”,其知识就会“过时”,其能力也会“氧化”,其作用和才能发挥不了,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也会下降。因此,对那些能干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人要及时使用,大胆提拔,形成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法制环境、创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尊重人才独立见解、鼓励人才创新精神的环境,真正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使人才充满实现自我抱负的快乐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和得到普遍尊重的荣誉感,使西部真正能成为创业者的乐园和人才的聚集地。
唯有如此,在我国西部的开发建设中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作者系贵州大学教师,参与“春晖计划”西部项目的实施管理)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