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学术论坛和校友返校为主题庆祝了65周年校庆,这让校报学生记者李倩彤忙得很有成就感,由她负责的校报学通社微信每天定时播报校庆活动新闻,受到不少师生与校友的关注和好评。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不仅在学生当中大行其道,更成为学校各类官方机构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校庆前夕,该校宣布:“我校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开通,这是学校继新浪官方微博、腾讯官方微博开通之后,为我校广大师生提供的又一直接与学校沟通、交流的平台。”
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殷修林介绍,新推出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用文字、图片、语音等多种形式发布学校的新闻动态、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实时资讯以及校园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殷修林说:“这是高校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技术实行校务公开、占领网络媒体阵地的新尝试。”
不能对变化视而不见 和新媒体一起成长
近年来, 新媒体风行高校。人人网、微博、微信成了大学生必备社交媒体“三大件”。打开微信,搜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哗”地涌出来数十个以此为前缀的个人和官方微信账号,点对点地将校园内各种学习、生活、工作信息送到每一个订户眼中。
该校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2013级学生小陈入学报到时,虽然是第一次离开湖南老家,却是自己前往学校的。面对别人的惊讶和担忧,他得意地晃了晃手机,微信、微博上,师兄、师姐们一路导航,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他向笔者打开他的微信,原来从他接到录取通知书开始,就发现学院的师兄、师姐已经在人人网、微博、微信上建好“组织”迎候他了,每天发布的信息,从学校的地理位置、规章制度到军训作息时间,一应俱全。如果实在不放心,还可以固定与其中一位师兄或师姐“一对一”对接,随时保持联系。就这样,小陈虽然第一次离家,但平安到校顺利报到。
对于这些新媒体,法学院大三学生小戴自称是“和它们一起成长”的。大一的时候,人人网十分火爆,身边每个同学都有账号,所有认识的同龄人都能一网打尽,“连幼儿园的小伙伴也找到了”。每天只要登陆人人网,真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但人人网当时有个不方便之处——只能在电脑上使用。大二的时候,微博大行其道。“要在大学里说没个微博,都不好意思”。再加上智能手机,下个客户端,随时随地发微博、刷微博。今年又流行起了界面更私密,用户自主性更强的微信,“推送什么信息、接收什么信息,都由自己说了算”。这让小戴和他的小伙伴们更加青睐这个社交媒体新宠儿。不知不觉,上千万高校大学生成为中国亿万低头拇指族中的重要生力军。
新浪微博管理页面上每天都会发布高校人气排行榜,以武汉地区最有影响的高校官方微博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为例,两所高校早在2009年,就在国内“985”高校中率先开通了微博。目前,武大微博粉丝人数已达到33万,华科有26万余人,接近甚至超过其历年来培养的校友总和。一条微博被成百上千次转发至千万个网友,这是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传播神话。
“我们不能对这种变化视而不见”,长期主管学生工作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景明说:“三大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叠加,信息无远弗届。”他举例:年初,学生春节期间就赶到学校占座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后,立即在人人网、微博、微信上传播开来,“连我在某银行当高管的大学同学都在微信上调侃我”。
周景明说:“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很活跃,学校、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跟上,就显得我们的工作过于呆板,也注定不会取得什么成效”。所以,他力主学校各个部门、每个学生工作者开通社交媒体账号,学会在新媒体上和学生打交道。而他本人,早就先于不少年轻辅导员开通了微信。副校长陈小君更是因为对qq(网络聊天工具)、微信运用熟练,而成为不少师生眼中的新媒体“达人”。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