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聋人学校高中地理老师朱峰的课堂上,学生们人手一台iPad。朱峰在课堂开头分享了一段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的视频,学生们的眼睛都亮了。
视频中,都教授在几个镜头内从青衣飘飘的古装才子变身现代型男,背景也从风吹麦浪的农田切换到高楼林立的大都市。
“同学们,这段视频显示的变化就是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朱峰口型夸张,一边说,一遍熟练地打着手语。学生们则用手语,或在iPad上输入,安静而热烈地“讨论”起来。
没有障碍的即时交流,一直是朱峰梦寐以求的事。在南京市聋人学校执教七年,朱峰常常因为找不到一些词汇的手语表达,而无法向学生准确传递自己的想法。
2007年刚参加工作时,为准备第一节课,他找了两本比牛津词典还要厚的手语书,一个词一个词查,一句话一句话练,足足准备了一星期。
但是上完课,他还是觉得心里没底。“很多不同词汇的手势很接近,需要借助语境去猜,像‘科学’这样的抽象概念则更难表达。课堂上很难互动,效果很差。”
“那时候学生没有电脑,全靠我配合PPT在上面讲,底下很多学生不想听就发呆。2010年,学校开始运用电子白板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多了,但和老师交流的只是一两位学生,其余学生就是观众,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朱峰说。
2012年,南京市聋人学校开始实施数字化一对一教学,这让朱峰看到了新的希望。改革后,iPad成为全校450名学生日常使用的移动设备。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每个班人手一台,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则按教学需求领取使用。
“人手一台iPad让课堂上的交流容易多了,不再是我一个人讲,学生也能参与进来。”朱峰说。
都教授的片段放完之后,学生们根据朱峰的要求,在iPad的教学软件中把“车水马龙”、“炊烟袅袅”等成语按城市和乡村的概念分为两类,然后把答案截屏分享到班级“云”里,每个人都能看到别人的答案,还可以点评互动。
移动平台教学,不仅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师生交流也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朱峰使用iPad上的软件,可以把教学内容制作成电子书,插入图片、视频,并推送给每个学生,供他们课后学习。
为了防止学生沉溺于网络,学校对iPad的使用进行了远程管理,统一安装适合学生的APP,将不良的信息、软件进行屏蔽。
南京市聋人学校成立于1927年,是中国较早成立的公立聋人学校,一直走在聋人教育最前沿。校长孙荣宝认为,聋人学生以往受制于听力限制,生活圈子小,接触社会少,但是以平板电脑为依托的移动学习平台,打开了聋人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窗口,让他们有机会和飞速发展的社会保持同步。
“平板电脑是聋人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拐杖。他们失去了一部分获取信息的通道,需要别的渠道去弥补。平板电脑大大拓展了聋人学生的学习空间,为他们打通了和外界随时沟通的新平台。”孙荣宝说。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