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支粉笔一堂课、到多媒体一体机、再到“一块屏”网络直播课和“智慧校园”,几十年来,四川九寨沟县经历了教育信息化变革的各个阶段。探索的结论是,在巨大的教育落差面前,教育信息化供给县域教育的最优解,不是让老师依赖工具、盲目照搬,而是用工具激活老师的教学创造力。
事实上,如何让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老师教学实际深度融合,也是国家教育改革志在解决的问题。教育部等六部委在今年7月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构建设 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依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创新教学、评价、研训和管理等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实验想真正落地,科技提供实用的教学工具、助推因材施教只是第一步;更为根本的教育变革是,一个老师看到效果后,带动其他老师,鼓励更多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从而全面激发县域教育生态的活力。
科技实现“因材施教” 激活教师创造力
九寨沟县教育是中国教育版图中的“神经末梢”——县域教育的真实缩影,学生水平千差万别,优秀生源不断外流。条件稍好的家庭将孩子送去成都、绵阳等地上学,“送出去”的家庭牺牲亲情、耗费财力,老师想改变现状,却苦于学生基础差、方法不足。
作为海拔近2000米的高原县城,“因材施教”并非易事。究竟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当地探索历经几十年。上世纪90年代,老师们通过刻钢板出考卷,印错了就得重来,光出考卷就得耗费将近半天;2003年之前,出卷依旧是难题,老师们只能购买其他地区的试卷来考试。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精准出题、考试,对于老师遥不可及。
科技的到来为县域教育提供了新思路。2018年,在援助九寨沟重建的过程中,腾讯教育与九寨沟结缘,为老师们提供教学辅助工具,2019年期末,七一南坪中学开始推进网上组卷、阅卷。8.8地震之后,七一南坪中学承担着全县初中学段义教均衡发展的重任。
七一南坪中学的老师们很快发现,不管大考小考,只要网上阅卷后,系统生成涵盖学生、班级、全年级每道题的得分率、平均分、优秀率等数据报告,老师由此能精准掌握每个学生的学情、班级的班情,而在以前,老师光做一次全班得分统计,就要耗费半天。
杨洪梅使用相关智能工具评讲试卷
每次考试结束,教务主任分析班级间的数据,班主任组织科目老师分析学生数据,重新调整科目授课重点与学生关注点。多次尝试后,老师们发现隐藏在数据之下的“秘密”。
某次考试中,七一南坪中学教务处主任兼数学老师杨洪梅发现,两个班级之间的语文平均分差达到了9分,便找来两班语文老师开科班数据分析会,按照数据逐一分析,发现其中一个班级诗词默写丢分最多,根源在于老师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放松了对学生背诵的监督,选择让学生互相抽查。强化训练后,两个班的平均分差很快缩至1分内。
而任课老师更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通过科技定位知识点薄弱环节,实现对同一结果精准的过程区分。化学备课组长唐宇驰说,“同样95分的两个同学,失分点是千差万别的。数据分析的价值在于可以让他们知道哪里没掌握好,应该具体在哪个知识点下功夫。”
不同进度的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得到提升。在数学老师白凤薇班上,这一过程被称为“过错题”,由于成效明显,甚至有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午休时间主动来“过错题”,全班一度也形成了过“错题”的风潮。2021年中考,该班学生平均提高了10多分。
更为重要的是,“错题本”让师生更亲近。今年教师节前夕,杨洪梅做好37份做题本“硬核”回礼给初二11班的37名学生。在过去,这曾是一件无法想象工作量的事;现在,杨洪梅利用腾讯教育提供的工具,通过AI技术进行错题数据分析和追踪,汇总多次考试中学生做错的题目,一键生成每个学生的定制“错题本”,并备注相关知识点。
“每份错题本都是根据学生的失分点及数据分析进行的针对性组卷,让学生能够巩固知识点的薄弱环节。”她说。
杨洪梅为37名同学准备的个性化错题本
老师们作为最了解当地学生的人,他们基于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发挥创造力。腾讯教育“工具箱”让从幼儿园、小学至中学不同学段的老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择最适用的教学工具。
七一南坪中学根据“错题本”因材施教;县实验小学藏族语文老师如美措,将原本是学习打卡工具的“班级圈”,延伸至每日诵读,众多语文基础薄弱的孩子得到提升;县第一幼儿园老师尤仲娜么,通过“精品云课”平台,录制了适合九寨沟幼儿教育课程,一度“承包”了当地儿童的睡前时光。
从科技依赖到科技驱动,教师转变思维是破局关键
县域教育的一池春水,究竟是如何激活的?
这并不是九寨沟县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首次尝试。九寨沟县的教育从业者一直在寻找破局之道,早在2012年,七一南坪中学就引入了成都七中直播课,通过“一块屏幕”的连接,为当地学生引入优质教育资源。
七年后的这一次尝试,主角变成了老师。
在南坪中学,教师平均年龄偏大。学校教研团队第一个研究起腾讯教育,并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率先在数学教学组内推广。科技到来之初,并非没有阻力,“我们这个年龄段的老师都比较喜欢生活在舒适圈里,不容易去接受这些新事物。”白凤薇回忆。
杨洪梅正在制作个性化错题本
比起学习新工具的难,七一南坪中学的老师更在意有没有用,能不能为当地的教育生态带来改变。杨洪梅曾向其他老师发问,“儿子送出去读书了,难道还要把孙子送出去吗?”唐宇驰也鼓励其他老师,只有把学生的问题搞清楚了,学生来找老师做成绩分析时才有话可讲。
面对部分老师的迟疑,唐宇驰决定亲身示范。作为多年耕耘在初三化学讲台的她发现,精准教学直接带来了备战中考进度的变化。往年4月底老师们才能结束新课,由于赶课,平时学生学业基础打得不扎实,也只能匆忙上阵;而日常精准教学之后,每个月针对班级和单独学生的薄弱点做到逐一突破。即使5月结束新课,一个月时间依旧能将全中考知识点复习到位。“有的班级一科中考上升10到15分”。
尝到甜头后,其他老师们也参与到新的教育信息化探索中。比信息技术迭代更重要的是,他们完成从运用工具到形成数据量化思维的转变,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源特点,通过工具结合每位学生的差异性,发挥教学的创新力。
变化在潜移默化发生着。今年中考,南坪中学700分以上学生达到28个。唐宇驰甚至注意到,近几年南坪中学中考成绩增幅较大,愿意在本地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今年很多老师自己的孩子,不送外地了,都愿意留下在我们学校来读书了。”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我们就当什么样的老师。”杨洪梅说,“这鼓舞到了我们,不一定要最好的生源,不一定要有最好的师资,只要大家努力,有方向,就可以做到。”
县域教育在构建以人为本、熨平差距、寻求教育公平普惠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九寨沟县教育局表示,科技也让县域教育从注重成绩向五育并举全面转型提升,老师们的创造力浸润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探索新的教育场景,覆盖更广泛的学生群体。这对于推动县域教育生态进入到大规模普惠、公平的新阶段,具有更为深远的参照价值。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