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通过对国内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素养文献的研究,提出了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教育技术标准,从 5 个维度来规定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素养;并分别为各级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和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专职教师制定了相应的绩效指标。
【 关键词 】 教育技术,素养,标准,职业人员
【 中图分类号 】 G451.6
【 文献标识码 】 A
【 论文编号 】 1009—8097 ( 2005 ) 01 — 0005 — 06
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化社会的来临,使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显。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学术内涵,又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并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引领、掌握这些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正是教育技术职业人员——辅助、支持学与教的中坚力量。因此,研究、制定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教育技术标准已是势在必行。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 CETS )研究》课题组依据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实际水平,主要参考国内有关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素养的研究文献及调查结果,结合实际的工作需要,在对各级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专职教师三部分人员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教育技术标准(讨论稿),供广泛地征求意见。
一、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领域有所不同,它既是一门学科(专业),又是一项事业,同时还是一种产业。 [1] 我国的教育技术一直具有自己的工作领域和严密的组织机构、人员。教育技术学专业从 1984 年发展到今天,已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这是我国教育技术不同于国外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这项事业在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发展很快,尤其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 , 从媒体到技术、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 , 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大批专家、教师、电教机构内的职业人员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带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加入到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队伍中来,他们基于自身的工作实际和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开展电教工作,确实对我国电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队伍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素质有待提高,结构失调,人才不稳;偏重技术,轻视理论;缺少培训,后劲不足;科研欠佳,能力不够等。 [2] 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结构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教育技术职业人员还需要不断补充哪些知识、技能及道德情感,提高自身的素养?这些已成为影响当前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
目前,关于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技术素养方面的研究文章不多。国外没有这样专门的组织机构,所以没有可供直接参考的研究资料。但一些信息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欧、美、日等国 对于教师、学生及管理者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已经充实了大量的参考案例,这些成熟的标准和体系是制定我国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技术标准值得认真思索的资料。另外,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 AECT )与国际培训绩效与教学标准委员会( IBSTPI )在上个世纪的 80 年代就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技术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标准。最近, IBSTPI(1998) 与 AECT ( 2000 )又提出了新的专业技能标准 [3] ,这些都是值得参阅的资料。在 本文撰写的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国内的相关资料,如各级电教机构(或教育机构)制定的相关文件;认真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的体系等。此外南国农先生提出了电教者的基本素质及使命 [4] ,李龙先生提出了教育技术的素养理论 [5] , 何克抗先生提出了信息素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素质 [6] , 李克东 先生提出了 信息素养要点 [7] , 桑新民 先生提出了学生信息素养 [8] , 尹俊华 先生提出了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9] ;刘成章等人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其结构 [10] ; 胡巍提出了信息化社会中教育技术人员信息素质的培养 [11] , 还有其他的人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关论述,这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二、问卷调查的分析和研究
在对国内现有文献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李龙先生提出的“技术素养构成要素”的论述,我们拟定了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标准(初稿),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同时,设计了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我们提出的关于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否与这些职业人员本身对于技术素养的理解相符,并征求补充意见。该问卷包含以下内容:
1 、基本情况(包括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及教育技术职业人员个人基本情况)。
2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知识。
3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能力。
4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道德情感素养。
问卷中所列问题都分别从三个层次——必须(应该)具备、可有可无、无需具备来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190 份,实际回收 168 份,回收率为 88.4% 。其中有效问卷 158 份,有效率为 94.0% 。
1 、对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调查分析
具体内容及调查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知识
层次 调查项目 |
必须(应该)具备 |
可有可无 |
无需具备 |
统计百分比( % ) | |||
教育技术的学科体系 |
100 |
0 |
0 |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 |
100 |
0 |
0 |
各种技术系统的组成原理 |
97.48 |
1.26 |
1.26 |
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
100 |
0 |
0 |
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
97.48 |
1.26 |
1.26 |
从表 1 可以看出,几乎全部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都认为应该全面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体系、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技术系统的组成原理;熟练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应该掌握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这些都是作为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教育技术学作为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受到很多学科相关理论的影响,知识结构庞杂,不易掌握,但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来,广大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已经认识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进行教育技术实践非常重要,是必不可少的。
2 、对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能力的调查分析
具体内容及调查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能力
层次 调查项目 |
必须(应该)具备 |
可有可无 |
无需具备 |
统计百分比( % ) | |||
各种技术系统的操作技能,并能评价其优势与不足 |
98.74 |
1.26 |
0 |
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的能力 |
100 |
0 |
0 |
运用技术构建、维护、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能力 |
91.18 |
7.56 |
1.26 |
运用技术收集、整合、评价教学资源的能力 |
98.74 |
1.26 |
0 |
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资源、教育环境建设的能力 |
96.21 |
2.53 |
1.26 |
制作多媒体产品,运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能力 |
97.47 |
2.53 |
0 |
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
93.7 |
5.04 |
1.26 |
支持和帮助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提高技术素养的能力 |
93.7 |
5.04 |
1.26 |
运用技术工具和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和评价的能力 |
96.21 |
2.53 |
1.26 |
由表 2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都认为应该具备以下的能力素养:掌握各种技术系统的操作技能,并能评价其优势与不足;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的能力;运用技术构建、维护、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能力;运用技术收集、整合、评价教学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资源、教育环境建设的能力;制作多媒体产品,运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能力;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能力;支持和帮助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提高技术素养的能力;运用技术工具和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和评价的能力。其中有 7.56% 的职业人员认为运用技术构建、维护、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能力是可有可无的;还有 5% 左右的职业人员认为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及支持和帮助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提高技术素养的能力是可有可无的。
3 、对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情感道德素养的调查分析
具体内容及调查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在运用技术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情感道德素养
层次 调查项目 |
必须(应该)具备 |
可有可无 |
无需具备 |
统计百分比( % ) | |||
关注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及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意识 |
98.74 |
1.26 |
0 |
积极参加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研究的意识 |
94.31 |
3.16 |
2.53 |
愿意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
96 . 84 |
3.16 |
0 |
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素养的意识 |
100 |
0 |
0 |
注意遵守并教育他人遵守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 |
97.48 |
1.26 |
1.26 |
由表 3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认为应该不断关注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及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应该积极参加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研究;应该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应该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素养;在教育技术实践的过程中注意遵守并教育他人遵守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表中反映的数据来看,还有极其少数的教师科研意识不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较差。
三、结论
依据以上调查表反映出来的信息,参考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结合各级电教机构实际的工作情况,在征求了有关专家的反馈意见后,我们对初稿反复修改,完成了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教育技术标准(讨论稿)。需要说明的是与前三个阶段性研究成果稍有不同,我们认为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是在一定的信息化环境中进行工作,所以就没有从环境这个角度出发去分级描述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绩效指标体系。
职业人员的教育技术标准部分内容如下: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包括中央、地方各级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和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专职教师三部分。
(一)基本要求
Ⅰ.掌握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A .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具备全面的教育技术观。
B .掌握各种技术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操作技能,知道它们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不足。
C .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知道各种设计模式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步骤。
Ⅱ.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建设
A .运用技术构建、维护信息化教学环境。
B .运用技术收集、评价现有的教学资源,加强资源的建设。
C .支持教师设计、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Ⅲ.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过程的优化
A .运用技术支持教师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B .利用技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C .支持和帮助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提高技术素养。
Ⅳ.运用技术支持信息化管理
A .运用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
B .运用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和评价。
C .运用技术支持学校和地区的各项管理工作。
Ⅴ.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自觉承担与技术相关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A .完全理解信息的重要性,自觉追踪技术革新的信息。
B .为师生创建安全、健康的信息化环境。
C .自觉遵守与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他人开展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
( 二 ) 绩效指标
1 、中央、地方各级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绩效指标
( 1 )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正确理解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形成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具有利用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Ⅰ、 V )
( 2 )掌握各种技术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对各种技术开发工具进行反思和评价,能快速排除各种软、硬件故障;能够为本地区构建、维护、管理、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必要时可考虑研制、开发新系统。(Ⅰ、Ⅱ)
( 3 )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指导教师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掌握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方法,能够形成科学的研究课题,支持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Ⅰ、Ⅲ)
( 4 )运用技术广泛收集并整合优化各类教学资源、素材资源,征集有地区特色的学习资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源库建设思路和管理方法;发挥地区资源中心促进教学的作用。(Ⅱ、Ⅲ、Ⅳ)
( 5 )熟练掌握网络及各种媒体的特性,掌握教学软件编制理论与实践,指导教师运用技术为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研发教学媒体产品并能恰当的评价其教学效果;能正确评价市场上的媒体产品并进行正确的选择;能采用适当的评价工具和技术方法对教育信息进行处理。(Ⅱ、Ⅲ、Ⅳ)
( 6 )了解所属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配备情况,为实施完善“校校通”卫星远程教育资源信息站建设、卫星宽带网技术,城域网资源建设技术提供指导、咨询或组织技术培训。(Ⅱ、Ⅳ)
( 7 )了解所属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的进展;研究各学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规划及案例;制定本地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计划且能够指导本地区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的实施。(Ⅳ)
( 8 )熟悉学生、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和新课程标准,支持学生利用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支持教师运用技术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能力,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积极促成课程内容与技术资源的深层次整合。(Ⅲ、Ⅳ)
( 9 )组织现代教育教学经验成果及校园网建设、应用、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推广,充分利用技术与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同行及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交流和探索,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改。(Ⅱ、Ⅲ、Ⅳ)
( 10 )在使用技术过程中能自觉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倡导并监督师生使用安全、健康、平等、高效、规范的信息化环境,探索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及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Ⅴ)
2 、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绩效指标
( 1 )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正确理解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形成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具有利用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Ⅰ、Ⅴ)
( 2 )掌握各种技术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对各种技术开发工具进行反思和评价,能快速排除各种软、硬件故障;能对现有的资源设备优化组合,必要时可研制、开发新系统。(Ⅰ、Ⅱ)
( 3 )依据本校实际情况,整体设计、构建、维护、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并能拟定新的规划及配备方案,积极推进本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Ⅱ)
( 4 )具备以教学设计为核心的能力,支持教师利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掌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完成一定的科研课题,支持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Ⅰ、Ⅱ、Ⅲ)
( 5 )熟练掌握网络及各种媒体的特性,掌握教学软件编制理论与实践,能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研发相应的教学媒体产品;能正确评价市场上媒体产品的优势与不足并能正确选择所需产品,能采用适当的评价工具和技术方法对教育信息进行处理。(Ⅰ、Ⅱ、Ⅳ)
( 6 )能利用技术广泛收集并整合优化校内外教学资源、素材资源,建成适合本校的学习资源中心;鼓励学生和教师用电子作品集展现自己的创新思维,发挥教学资源库系统平台在教学中的作用。(Ⅱ、Ⅳ)
( 7 )熟悉学生教育技术标准、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及新课程标准,能够把它们与课程内容和信息环境、资源、技术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设计基于技术的学与教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合作意识;组织校内信息化培训,支持教师运用技术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能力。(Ⅲ、Ⅳ)
( 8 )运用技术辅助与支持管理人员的教学、校务过程管理和评估工作,发挥系统整体功能,保证教育技术有效开展;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对教育技术应用与建设项目进行管理。(Ⅳ、Ⅴ)
( 9 )参加相关技术课题培训,与同事和同行交流推广运用教育技术实践的经验及校园网建设、应用、管理经验;有意识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勇于研发有难度的智能教学系统、集成化教学系统;对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潜能与效度有一定预见。(Ⅰ、Ⅱ、、Ⅴ)
( 10 )在使用技术过程中能自觉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保证为师生构建平等、安全、健康、高效、规范的信息使用环境;监督他人使用,并对他人开展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Ⅴ)
3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专职教师绩效指标
( 1 )熟悉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正确理解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关注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及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潜能与效度,具有利用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Ⅰ、Ⅴ)
( 2 )掌握技术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对各种技术开发工具进行反思和评价,能排除碰到的软、硬件故障;能够维护、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Ⅰ、Ⅱ)
( 3 )能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借鉴新型教学设计模式,设计基于技术的学与教的实践,并有所创新。(Ⅰ、Ⅱ)
( 4 )熟练掌握网络及数字化媒体的特性,能规划、建设、维护和运用教学网络;掌握教学软件编制理论与实践,开发网络教学产品,支持教师利用技术设计、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并实施相应评价。(Ⅱ、Ⅲ、Ⅳ)
( 5 )熟知学生教育技术标准,通过讲授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具备信息的意识与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技术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创新性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利用技术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Ⅲ)
( 6 )熟知教师教育技术标准,通过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使教师方便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巧,具有一定的利用技术自制教学课件的能力,指导并鼓励教师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改进教与学。(Ⅱ、Ⅲ、Ⅳ)
( 7 )熟知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辅助并支持管理者实现本校信息化教育环境,探讨本校教师尚需具备的信息素养,运用技术支持教务、校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Ⅳ)
( 8 )熟悉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及培训中主动运用技术进行实践,能根据学科特点不断示范课程内容与技术资源有效整合的模式,实施评价并有所创新。(Ⅲ、Ⅳ)
( 9 )参加相关技术课题的培训,与同事和同行交流推广校园网应用、管理经验;有意识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尝试应用集成化教学系统,并思索其教学价值及改进措施。(Ⅱ、Ⅴ)
( 10 )在使用技术过程中能自觉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师生提供规范、平等、安全、健康、合作的技术使用环境;监督他人使用,并对他人开展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Ⅴ)
——————————
参考文献
[1] 刘雍潜,李龙.教育技术基础 [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 : 32
[2] 陈明选.目前高校电教人员的素质问题与对策探析 [J]. 电化教育研究. 1999 ,( 6 )
[3] 杨福满,徐春华 .教育技术的领域发展与专业技能的要求 [J] .现代教育技术. 2004 ,( 3 )
[4] 南国农.世纪之交 , 电教者的使命 [J] .电化教育研究 .
1998 ,( 1 )
[5] 李龙,刘雍潜.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 [J]. 现代教育技术 . 2004 ,( 3 )
[8] 桑新民 . 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 [J] . 中国远程教育 , 2002 , ( 11 )
[9] 尹俊华主编 . 教育技术学导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10] 刘成章主编 . 信息技术教育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1] 胡巍 . 论信息化社会教育技术人员信息素质的培养 [J]. 解放军艺术学院报. 2001 ,( 2 )
[12] 刘雍潜.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初探 [J]. 电化教育研究 .2002 ,( 7 )
[13] 何高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启示 [J]. 现代教育技术. 2002 ,( 3 )
[14] 李运林 , 李克东 . 电化教育导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15] 李龙 .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系统设计 [J]. 现代教育技术。 2002 , 2
[16]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第一版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 FOR professional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A Forth Research Result of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 for Professional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oject
Li Jing Li Long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 the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Huhhot, 010022
Abstract : CETS suiting for the professional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advanced after studying the documents about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iteracy in China . This standard prescribes the technology literacy of professional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rom 5 dimensions. It also sets up th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system ,which fits for the professional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institutions and school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Audio-Visual Education)with all levels and the teach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s and high schools .
Keywor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iteracy, Standard, Professio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第1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