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玲
(喀什师范学院信息工程技术系,新疆 喀什 844007 )
【摘要】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正轰轰烈烈的展开,本文根据认知理论原理对当前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重点讨论了课件设计创作应遵循的五个基本原则,以及在课件设计中应注意的三个基本环节,最后,就多媒体教学在应用中存在的误区,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课件设计 人机交互 设计原则
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活动不是在一个设计好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环境里获取信息的过程,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们切实参与了各项学习活动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有很大提高。但是,现在许多课程都只侧重于传输知识,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预先决定好所有或大部分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计划,然后按计划在一定时间内教完一定的内容。尽管有的教师也利用一些新的教学媒体,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如实验操作、小组工作或课堂活动等来进行教学,但是这些新媒体和新方式也只是用于加强教师讲课的内容或强化问题的答案。技术在这里仅仅只是说教式教学的补充,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1 课件设计的原则
多少年来,寻找新的传授知识和组织学习方式的道路上一直充满困难和挑战。许多教育研究者和理论家认为,教学法(包括教师怎样利用技术进行教学)不仅仅只是纯粹地传输信息。通常,单纯传输信息的教学方式是不会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的信息,根本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就使得学生过于迷信书本知识而不会主动应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与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刚入学时,就有一定的差异--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有的可能与老师规定的相符,有的可能相差甚远)、知识背景、生活经验、资质和学习态度等各不相同。同时,他们还认为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出学习作品,建构知识概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就需要能够制作出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实现和支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服务于教学,其目的是改革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应该严格遵守这些要求。但要想制作出一个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还应该切实地贯彻其设计原则,并发挥它的指导作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通用性:既要适用于单机运行,又要满足局域网中文件服务方式下的本地运行要求。所配备的安装文件(Install或Setup)应允许用户指定安装路径。
(2)可控性:推荐以超文本结构作为课件中各学习单元之间的链接结构,提倡选用“按钮”和“热字”的形式作为控制链的出人口。要允许随时结束退出。对于一个内容丰富的大型课件,建议给出导航图。
(3)科学性: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表述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注意引导式启发,防止简单的书本搬家和呆板的说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不失时机的穿插学与教的信息交流。
(4)容错性:人机交互时的误操作或非界定操作,要有明确的错误提示,绝不可出现“死机”现象。
(5)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应配有课件的内容简介、作者联系信息、版权声明及在线帮助等,功能键的定义要符合大众习惯,操作键的定义要明确专一、杜绝二义性。
2 课件设计中的三个环节
我们可以看出这几点内容主要是根据计算机自身的特点提出,也体现出多媒体课件与其它教材的区别。而在具体的课件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 在“选定课题”和“稿本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可以从上面的流程中看出在“选定课题”和“稿本设计”这两个环节中重要的工作是:一、如何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出课件要讲述的内容。多媒体教学不是课堂搬家,也不是书本搬家,而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选题时应该注意选择那些内容抽象或过程复杂、难以口头表述,学生理解吃力、传统教学形式难以奏效且又适于多媒体教学形式并预计效果明显的内容,避免追求象教科书一样的系统性,而应该尽量做到实用性和系列化,以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为主要目标。二、拟定出课件将要采取的运行结构,以及每个知识点应采用怎样的手段、运用怎样的媒体(文本、图象、声频、动画、视频等)对其进行表现和陈述。这时我们就要以设计原则为依据,因为课件运行结构的设计,媒体手段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设计原则中的“科学性”、“可控性”进行确定的。
(2)在“屏幕设计”和“制作”中的指导作用
“屏幕设计”和“制作”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和制作中具体操作和实施的两个环节。这时我们要对程序进行仔细地设计和制作包括每一屏乃至每一个按钮、每一个菜单、每一个控键、每一个窗口、每一个图标等。课件“设计基本原则”的通用性、可控性、科学性、容错性和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这五点要求就应该在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3)在“调试”和“成品”中的指导作用
经过以上的制作工作,我们得到了一个课件。但它还需要进行反复的调试和修改。为达到设计原则中的“通用性”,在对整个课件打包时配备了安装文件(Install或Setup),并允许用户指定安装路径。同时,根据设计原则要求,为使课件有较好的“容错性”,还应该增加误操作提示框。这样经过一系列的设计与制作,我们最终就能够得到一个成品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每一个环境都离不开设计原则的指导。同时,也必须以教学要求基础,因为课件最终是服务于教学。所以不能只考虑某一方面,否则设计和制作出的课件不会是优秀的课件。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要求是基础,设计原则是核心。
3 教学中的误区和解决方案
但是,在现实应用中,尽管多媒体技术正逐渐进入课堂,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很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实践普遍存在一些误区,我们也应该将这些误区及应对的策略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误区1 公开课现形,随堂课匿迹
策 略 另辟蹊径,化难为易
在多媒体教学初步开展起来的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一节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方才“精制”一个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则被束之高阁了。
应当看到,影响多媒体教学普及的原因除了硬件数量不足以外,最重要的是相关课件的匮乏以及制作的困难。是否可以另辟蹊径呢?一是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Authorware、Director等多媒体制作软件,辅以专门的图形图像、音频及动画软件制作完成。而一般的课件不妨试试易学易用的PowerPoint,用来做“家常菜”还是挺实惠的。二是可以给课件“减肥”。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一堂课突破一两个难点足矣,不必面面俱到。三是采取“拿来主义”,目前国内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逐渐多起来,学校可适当购买一些,当然它们不能满足大多数个性化教学的需要,可利用抓图、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合加工,制作过程会轻松很多。诚然,目前要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多媒体,具备条件的学校还很少,但倘若能将现有硬件设备和课件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还是大有潜力的。
误区2 忽视传统手段,独尊计算机
策 略 多种媒体并用,各显其能
有的教师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计算机,对其他常规教学手段不屑一顾。在某些公开课上,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计算机替代小黑板与挂图,还以用了计算机而颇为自得。这样的教师,其追求现代化的意识虽好,但是还必须讲点辩证法。
计算机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机放大演示功能、展示台的实物静态展示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计算机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配合、和平共处。
误区3 电脑为中心,一键定乾坤
策 略 优化结构,增强交互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计算机教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笔者甚至多次看到,由于教师在操作电脑时多按了键,电脑便玩儿起了“蒙太奇”,执教者尴尬不已。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 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导航器,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能力较强的教师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这样才真正抓住了多媒体教学的精髓。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多媒体教学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作者简介:袁玲(1979-),女,喀什师范学院助教, 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教学。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