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郭生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应试”偏向的教育扭转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不仅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
改革开放27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及全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我国的外贸出口产品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竞争优势在于拥有大量供给的廉价劳动力。未来10年到15年内,中国将陆续面对人口总量高峰、劳动力就业高峰,特别是在尚未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时候,将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口抚养率低、低成本劳动力供给充裕的优势将逐步消失,而围绕着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湖北要实现“使湖北社会经济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的奋斗目标,必须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把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区域经济改造提升并逐步建设成为“优质农副产品加工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和现代物流中心区”。要实现这个转变,就必须全面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自主创新”,靠的是数以千万计的创新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自主创新的战略方针,把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适应“自主创新”要求的人才,必须是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特征。早在上个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传统的应试教育不仅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制约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的后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呼唤着中国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前制约素质教育实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内部原因,也有教育外部因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负有重要责任。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同志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将直接影响当地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行为。有些地方的领导同志谈起当地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有多少学生考上重点大学,对升学率高的学校往往给予重奖,对达不到升学率指标的校长往往给予撤换等,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中小学的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更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宏观引导。各级政府要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度,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表现在人才培养上,应围绕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发展潜能、自主创新的培养目标而展开。各级政府领导同志应提高对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把转变政府职能与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相结合,建立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调整对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考核评价方式,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政府教育政绩考核最重要的标准,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理顺政府、社会与学校的关系,从制度上防止对学校办学行为过多干预的“越位”现象。
采取政策引导、经济杠杆调节等各种措施,广开成才之路。从政府公务员考核和企事业单位招聘制度入手,改革人才评价选拔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和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拔录用人才,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更多的渠道。要努力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为青少年开辟包括自学成才在内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成才途径。
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坚持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公平取向,消除因政策倾斜形成的学校之间的差异,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治理改造力度,逐步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要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完善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为全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