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在政务信息化的目标、规划、组织建设、队伍完善、经费保障方面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在部党组的部署和指导下,教育部政务信息化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目前,办公厅与各个省市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基本实现了信息和部分文件的无纸化交换;部分试点司局电子办公系统运行效果良好,有些部门和直属单位积极要求连接使用;大学生就业信息网举办了十多次学生就业网上招聘会,发改委、国资委多次联合发文支持配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召开了近60次全国性教育工作会议,其中部分省市还直接转播到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大大提高了会议效率和效果。特别是去年以来,教育部将门户网站改版作为重点,在政务公开、政策发布和新闻宣传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教育战线和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
今年,按照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部机关门户网站的建设,将政务信息公开和信息服务工作作为重点,大力推进教育部机关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
做好政务信息化需明确的三个关系
政务信息化工作,是用先进技术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用以推进我国行政工作改革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创新性的工程。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技术在更新,管理方式、工作形式也一定要变革,而政务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实践经验与现有工作和业务的结合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教育部机关只有迎接这个挑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做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而做好这项工作,有三个关系必须明确:
1.要明确传统工作方式与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之间的关系
政务信息化是一个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管理模式的过程,通过对现有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分析、优化和规范化,从而形成科学的新型政务管理模式。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而不只是对现有手工工作方式的简单模拟。目前,教育部机关的办文、办会、办事,主要还是以手工处理为主,虽然每位同志都配置了计算机用于办公、上网,但主要还是录入文字,查看网上新闻。我们必须及早认识机关实行电子办公虽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更是一个迟早要全面推行的必然趋势。这件事情,早做早主动,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必须正确处理好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工作方式的关系,调整不适应、不合理的工作程序,建立相对科学的工作机制,充分借助政务信息化的手段,达到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和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目的,使机关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大大提高。
2.要明确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
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尊重群众的知情权,是现代行政的特点。只有增加行政的透明度,才能确保依法行政的顺利进行。但是,政务信息公开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
在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保密文件只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政务信息公开不是放松了对保密的要求,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涉密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和警惕性,理性分析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发展趋势,求新求变,探索形成保密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我们既不能因为政务信息公开,就将保密原则摒弃一边,也不能因为公开性而影响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安全。
3.要明确部机关门户网站与各司局、单位现有网站的关系
多年以来,部分司局因为工作需要,建设了一批网站,对推动我部的信息化和政务公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部重点建设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学历认证网”、“留学信息网”、“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农业科技院校网络联盟”和“中国教育信息网”等二级品牌专业网站,积极开展信息服务,为进一步畅通政务公开渠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部已从建设初期的网络建设、信息发布,开始转向以整合部内外部资源为主体、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的的应用阶段。由于各司局部门的网站自行构建,数据格式、技术实现和管理形式不统一,各部门网站之间无法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如何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把分散在各司局和各部门密切相关的政务信息有效地连接起来,经过优化与重组,重点建设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构造完整合理、规范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系,达到提高信息维护效率,全方位开放教育信息,这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部门户网站正在进行新版式设计,各司局也应按照业务分工,统一安排自己的工作性门户网页。在设计过程中,要将司局现有工作性网站的信息资源集中到门户网站上来,集中发布政务信息,提高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同时方便用户查找信息。同时,按照周济同志主持召开的部长办公会的精神,除少数专业性网站外,一般情况下,司局原则上不再建立自己的网站;部分确实需要独立运行的专业性网站也要作为门户网站的栏目或二级网站进行连接。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