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元民族文化的涵义
关于中华民族的结构,费孝通先生在80年代末曾提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说,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体,同时它又包含了五十多个不同的民族,体现了多元,各民族在长期的接触、混杂、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各具个性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历史上,中原汉文化给各少数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活力,而中国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又给中原汉文化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使之不断更新而保持活力。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先民之间一直进行着文化的双向交流和传播,双方互有影响。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多元的统一体。中国各民族的多元文明之间的优势互补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这种优势互补是促进中华文明进步和繁荣的关键因素。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如果只有单一而非多元的文明,不可能形成洋洋大观而且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多样化的统一体。就我国文化发展前景而言,应有一个如家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结局,即"中华民族将是一个百花艳的大园圃"。只有这样,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才会在人类文化的百花园中具有举世瞩目而且永恒的地位。
多元民族文化是指在一个区域或群体系统内,同时存在相互联系且各自有独立特性的几种民族的文化。多元民族文化的承载主体必须是各个不同的民族而非其它;多元民族文化中的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在时间上必须是共存的;多元民族文化中的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是相互联系的,无比较、无联系、无相互作用的分存于不同区域或群体的文化只能是"单元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五十多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各个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各民族的文化既相互区别、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沟通和联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元民族文化的局面。
多元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当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适应多元民族文化的特点。教育技术要求我们必须按着民族文化的生成条件和方式去配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设备,选择和运用适应民族文化传播的教育教学手段、方式、运行机制和实施方法,从而根本上保证我国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和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技术的丰富内涵
随着21世纪帷幕的逐渐拉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要进行变革,教育要面向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在这种形势下,教育为了寻找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正在向着现代教育技术发出急切的呼唤。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媒体技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与工作对象,并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为目标,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性质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表明了研究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社会、科技、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人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教育不再是针对青少年的教育,而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输和积累,而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使传统上由教师和学生构成的人—人的教育系统发展成为现代的教师、教学机器、学生构成的人—机—人的新型系统,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从而形成了新型的师生教与学关系。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教育由传统的封闭式走向现代的开放式,扩大了教育规模,提高了教育质量,降低了教育成本,增进了教育、教学效益。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必将当代教育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教育技术的内容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5个部分,它由5个要素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每一个要素具体研究如下:
1. 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要分析学习者特征,制订教学策略,优化教学信息。
2. 开发是指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音像技术、电子出版技术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
3. 利用是指通过运用新技术,保证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
4. 管理是指对教学系统、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计划与项目的管理。
5. 评价是指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