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安全现状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化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和网络为不同思想文化传播和各种教育、教学方式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大量信息通过网络涌入教育、教学的各个角落,网络已成为当今远程教育的重要工具。由于互联网是在缺失秩序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并且,对它的管理也常常落后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因此,许多违法行为往往在网络上频繁出现:有害信息(包括暴力、色情、封建迷信,反动思想和言论等)在网上的泛滥,计算机信息的窃取、改造、伪造, 黑客对网络的攻击,犯罪分子借助互联网进行的高科技犯罪等等。这些都严重威胁到网络安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有相当多的青少年上网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沉迷于格调低俗的网上聊天,还有一些青少年模仿网络黑客行为盗取考题、试卷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除了源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成熟,尚未牢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缺乏正确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外,一些教师和家长网络安全意识缺乏,不能有效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督和干预也是重要原因。
二、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网络安全问题不完全是技术问题,还是意识和管理问题。从不同角度考虑,会有不同侧重点。在教育领域,从教师角度考虑,网络安全主要是教师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信息在网络传输时应受到保护,避免他人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对教师的利益和隐私造成损害,同时也希望教师保存在计算机中的信息不受其他非法用户的非授权访问和破坏;从校园网络运行管理者角度考虑,网络安全主要是希望对局域网信息的访问、撰写等操作给予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防御和制止网络“黑客”的攻击;从社会教育角度考虑,网络安全主要是强化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的认识。
虽然从不同角度看待网络安全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对网络安全系统面临威胁的认识确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利用系统缺陷或后门进行攻击;防火墙的安全隐患;内部用户的窃密、泄密和破坏;网络监督和系统安全评估手段的缺乏;口令攻击和拒绝服务;网络不能控制来自Internet或电子邮件所携带的病毒以及Web浏览可能存在的Java/ActiveX控件的攻击;来自应用服务方面的安全探测和分析网络协议,被用于窥视和破译网络管理员口令,并非法侵入网络。
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逐步显性化、网络安全威胁日趋严重,教师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技术必须不断提高和加强。对教师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对教师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三、教师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
网络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个用户的安全意识,而不是由那些研发软件和计算机系统的企业所主导。2003年曾猖獗一时的“冲击波”病毒的传播凸显了这一点。即如今的修补安全漏洞的办法过于耗时,无法有效针对关键的缺陷进行及时的修补,结果,如“冲击波”这样编写程序很糟糕的蠕虫也能快速在网上传播。分析人士认为,“冲击波”蠕虫的制造者并非聪明过人,这种蠕虫之所以能够在网上快速传播也并非因为程序本身设计得好,而是因为众多用户中的很多人对于网络安全一无所知。
教师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首先要从提高教师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做起。教师应了解相关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如内容分级过滤制度等。教师应经常浏览有关网络安全知识的网站,注意一些站点上发布的补丁程序,并及时修复现有系统,这样,诸如“红色代码”、“尼姆达”之类的病毒就不会像现在那么猖狂。教师还应认识到防火墙、杀毒软件不是万无一失的,网络安全防卫体系不可能一劳永逸的防范任何攻击,所以,必须在网络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状态,注意病毒和网络黑客行为,这样才能有效的应对各种网络安全攻击。
其次,教师应了解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意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网络就如一把双刃剑,在增强青少年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同时,难免会因一些不良内容而对他们造成心理和生理的伤害。如黄色、暴力网站以及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布的种种谣言。这些还会对我们的教育和意识形态带来隐患。教师应意识到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加强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积极、耐心的引导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去面对网络。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网络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并教育学生在网上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四、教师在日常计算机操作中使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