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长齐聚北京探讨高等教育教学变革之路
中国教育网讯 2016年5月27日,以“融合创新引领——高等教育教学变革之路”为主题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校长高峰论坛在北京联合大学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高教学会主办,高教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与北京联合大学承办。来自全国高校的信息化主管校长和副校长、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等相关人士近3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康凯主持本次大会开幕式。
大会现场
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卢振洋
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卢振洋代表北京联合大学为大会致辞。他介绍说,北京联合大学是北京市高等教育数字校园的示范校园,在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中都做了大量工作。他表示,互联网开放的特质构成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天然基础,为高校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提供了全新契机。但互联网+高校的行动成果绝不仅仅是新技术本身,顺应时代变换的新理念和新思维才具有本源之意。
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处长张拥军
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处长张拥军代表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为大会致辞。他介绍了目前“三通两平台”工程的主要进展情况,并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要建立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组织管理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要达到上述目标,一是要持续深化对教育的认识,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从教育教学问题出发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形成提升教学效率效果,改进现有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要根据本校本地实际工作阶段性,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与治理方式。他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机制。后工业时代,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面临重大转型,教育信息化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办学方式的变革,培养人才,深化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致辞中表示,MOOC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深刻的“教”与“学”的双重革命。MOOC在我国未来发展中要处理好“请进来”和“走出去”,“向外看”和“向内看”,线上和线下,当下和未来四方面的关系。高等教育信息化要更加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在促进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杰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杰做了《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与IT治理》的主题报告。他认为,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头绪多,必须统筹规划、明确责任、理顺机制、有序推进、抓紧落实。IT治理下的信息化要推进三个转变,第一,建设目标:从实现业务系统电子化,提高效率为目标,逐步转为支撑部门履行职责,提高效能;第二,建设思路: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转为跨部门协同互动,资源共享;第三,建设模式:从分散式、粗放型转为集约化的发展。他指出,IT治理应当明确由谁通过何种途径决定做什么,同时提供相应的资源配置。其目标是为了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核心工作的有效融合,最终通过信息化推动管理改革。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在会上做了题为“提升信息化领导力,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报告。他指出,当前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有三个挑战,第一,可解决的挑战,包括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的融合,提升数字素养;第二,艰难的挑战,包括个性化学习以及复杂性思维教学;第三,棘手的挑战,对教育的重组和再造。他认为,信息化重组再造实质上是利益的重组和再造,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中的主要障碍。在当前环境下,他提出信息化领导力概念在高校领域的引入,认为高校领导者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来全面提升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效果。他以华中师范大学的信息化建设为例,介绍了信息化领导力的实践以及学校大胆地在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的多方位探索。
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柳贡慧
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柳贡慧做了《让教育信息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创新力》的报告。他指出,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数据、平台等方面的一体化使得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逐渐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他也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的信息化机构设置及发展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为大会带来题为《教育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应用》的报告。他介绍了陕西省高校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情况,主张在互联网时代应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资源访问进行大数据分析挖掘,既可以挖掘某一用户的行为,也可以对一个群体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使得多源、片面、无序的碎片化知识聚合成适合人类认知的内容。从而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服务于当前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提升教学质量。
嘉宾合影
5月27日下午,大会设立三个分论坛,分别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信息化引领管理服务模式、高校IT治理与体制机制创新”为主题,探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之路,包括重庆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开放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的校长、副校长们为各分论坛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