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的山区如何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日前,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慕课助推西部中小学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在我市启动。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我市,有24个区县的学校陆续启动慕课在线教育。
“互联网+慕课”这种便捷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模式和格局。在偏远山区,其又如何实现均衡教育资源的作用?
基于云服务的“慕课”学习平台
“从左往右,慢慢由重到轻,提笔、收笔”……4月29日,江津区四牌坊小学几江校区,三年级二班正在上书法课。
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这堂在该校录播室上的书法课,正随着摄像机的转动和远程网络平台的传输,直播给学校每一个班级。
多年来,作为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的陈波老师,是这所学校唯一的专职书法老师。
“由于书法专业开设少,专业老师很紧缺。”该校校长邹权伟介绍,作为重庆市首批重点示范学校,学校拥有3个校区、90个教学班、5300余名师生。其中珞璜园区小学距离城区有半个多小时车程,只有100多个学生,11个老师。
如何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资源,实现同步教学?基于互联网的慕课派上了大用场。在四牌坊小学,优秀教师的课程已全部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在线共享。
不单是校内优质课可以共享,在万州、黔江、云阳等中小学,甚至可以在搜狐、新浪等网站免费使用山东、上海等地的优质课程……“互联网+慕课”,正逐步缩小着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在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中西部,‘慕课’可以在低投入的情况下,使基础教育资源得以均衡配置,为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教育。”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黄翔认为。
“慕课”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慕课”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在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的中西部,基于互联网的慕课教育还可以起到良好的心理教育作用。
4月28日中午,在万州分水中学,读高一的陈玲正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这次考试我英语成绩又提高了。你们在广州还好吗?”
一年前的陈玲可不是这样。
“学校4000多名学生中,有70%是留守孩子。”该校高一(2)班班主任高传德告诉记者,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与父母感情疏离、冷淡,并导致一系列问题。
承担“慕课促进农村留守中学生人际关系改善”子课题的分水中学,开始利用“互联网+慕课”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一次班会上,高传德组织全班学生看了一次讲诉打工父母生活的“慕课”。画面里,远在广州的父母们不分白天黑夜在工厂工作,简单的午餐,长满皱纹的脸和裂了口的手……看着父母艰辛的生活和对自己的期望,40多个孩子轻声地啜泣了。
如今,在黔江、云阳等多地中小学,利用“慕课”平台,以及QQ亲情群等方式拉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距离,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翻转课堂”重构教师角色
4月26日,在江津聚奎中学高一(4)班的地理课上,则上演了一场关于“饮料厂到底该建在哪”的精彩辩论。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非常精彩。
原来,这堂课的内容是“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和社会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在这堂课之前,孩子们已经通过‘慕课’平台进行了预习。”老师朱佑芳介绍,正式上课时,不再需要孩子们记忆知识点,而是如何理解相关知识。
“‘互联网+慕课’的方式对传统课堂是极大的改变。由以往的‘满堂灌’变为学生主动、个性化的学习。”中央电化教育馆负责人认为,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进行了转换,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从而更具有主动性。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