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作者来稿
教育评论情境论
2002-04-11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 所长 教授 刘 尧

字体大小:

  内容摘要:本文讨论了教育评论情境,并从八个方面论述了教育评论情境对教育评论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评论主体、教育评论客体、教育评论情境

教育评论情境指的是教育评论主体进行评论时所处于其中的具体的外部环境。它是教育评论得以进行的客观背景中教育评论主体可直接感知的、当下的具体条件的总和,可称为教育评论的微观背景,或教育评论的境遇(Situation)。与教育评论主体的心理背景系统相对而言,教育评论的情境可以说是教育评论活动的非心理背景系统。它是唤醒心理背景丰富内涵的外部条件。教育评论就是在这种内与外和教育评论主体心理背景与教育评论客观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在教育评论主体的心理背景系统中蕴含着评论的多种可能性,但教育评论的情境却只使其中的一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可以说,教育评论情境是评论活动必经的网筛,对任何一种评论结论的解释,不仅需要关注教育评论主体的心理背景,而且还必须关注教育评论情境。因为同一教育评论主体,同一教育评论的心理背景系统,会因不同的情境而作出不同的评论结论。对此,人们最明显的经验莫过于“时过境迁,斗转星移”。

  教育评论情境作为教育评论的客观环境和教育评论的外部条件,与教育评论主体的心理背景的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交互的。两者都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系统。虽然教育评论主体的心理背景系统是在情境的刺激下发生作用的,但它却不是被动的。心理背景系统本身也是客观情境的一张网筛,它规定了教育评论主体感知评论情境的取向和强度,不同的心理背景系统对于同一情境的感知是不同的。换言之,同一教育评论情境对于不同的教育评论主体的意义是不同的。一个理性的人不会因雨天和晴天有何明显的情绪差异,因而这一情境的变化对他来说是无意义的,即对他而言,情境并未发生变化。而对于一个情绪化的人来说,这可能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在教育评论过程中,评论情境已非纯客观化的存在,而是被教育评论主体的心理背景所溶解、所筛选、所主观化了的存在。它通过变换成为主体的一种心境、一种情感而影响教育评论。同时,教育评论主体的心理背景系统本身也是开放的、生成的、不断更新的。并且在教育评论主体心理背景系统与评论情境交互作用中所进行的评论,将作为教育评论主体的一种新的经验而被融化为教育评论主体心理背景的一部分,从而使教育评论主体的心理背景得以常新,使教育评论得以常新。

  在教育评论过程中,教育评论情境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左右着教育评论。任何时候这只手都从不自甘寂寞,从未放弃自己的职责。其不同的仅在于教育评论主体对它的感知。当教育评论情境对教育评论主体来说较为平淡,不足以引起教育评论主体心境的波澜时,当教育评论情境的存在对教育评论来说,仿佛是一个独立的只提供评论场所的空洞无物的绝对虚空,教育评论主体所上演各色的剧目仿佛与其毫无相关时,教育评论主体就会忽略它的存在,否认它的作用。而当教育评论情境引起了教育评论主体情感的起伏,教育评论情境的变动引起了教育评论的变更,尤其是这种变更激发了教育评论主体的焦虑与不安时,教育评论主体就有可能在反思这一变更的原因时,想到教育评论情境的作用。实际上,无论在哪种情形中,教育评论情境从来都不是牛顿意义上的绝对时空,它都是教育评论所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和渗透在教育评论结论中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要研究教育评论,就不能不研究教育评论情境在教育评论中的作用。

  教育评论情境对于教育评论的作用主要在于,它使教育评论主体与教育评论客体的关系具体化,使教育评论主体的心智因素被激发和调动起来,使教育评论由可能而变成现实。具体说,这一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形中。

  ●教育评论情境将教育评论主体的某一种需要提升为优势需要。

  优势需要是主体感到最亟待满足的需要。当某一种需要提升为优势需要后,它便凸现为需要体系的“图象”,而其他的需要便潜化为它的“背景”。优势需要是整个心智活动的组织者。人的活动是由优势需要支配的。教育评论也不例外。

  教育评论主体的优势需要之被提升出来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如果概略而论,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由目的和任务所要求的强制性提升。这种提升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的结果,而是由意志强力控制的产物。比如当教育评论主体面临某种教育评论任务,面临某种选择情势时,为完成这一任务,为了作出某种选择,教育评论主体的意志就调控心智活动的所有因素,使与这一目标相关的需要成为优势需要。这时,教育评论主体的优势需要是被这一目标和任务所强制性提升出来的。这种提升方式,是教育评论中常见的一种方式。第二类不是被情势所逼而由意志强制性提升的结果,是一个由外部情境所唤起的自然而然的心理过程的结果。这一提升方式表现为:在教育评论主体尚未进入教育评论情境时,他的所有的需要就若万籁俱寂悄然无息的丛莽密林,一切生命的涌动都蛰伏着,教育评论主体的自我体验是心静如水。而当进入教育评论情境后,那蛰伏着的生命的某种涌动被唤醒,于是教育评论主体感到灵魂的某种渴望,这种渴望便是由教育评论情境而提升出来的优势需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以县为主”难解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饥渴”
· 宁波着力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 “内”“外”结合才是出路
· 西藏教育:从零开始的跨跃
· 教育博客的实践反思与未来展望
· 11项优 佛山成第二个广东省教育强市
· 教育部第五批援疆干部即将启程
· 发挥教师教育优势 加快师范院校发展
· 三部委要求宣传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