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一个高等教育大省,现有普通高校120所。其中,本科院校35所、独立学院31所、高职高专54所,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119万人,研究生8万多人。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工程”为抓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实现湖北由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跨越的奋斗目标任重而道远。
一、高等教育教学建设和改革成效明显
一是“质量工程”建设取得进展。专业建设方面,2002年以来,立项建设了253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其中100个专业通过评估验收被授予“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称号;105个本科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重点,立项建设了92个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建设方面,截止2009年,全省高校共评审确定省级精品课程924门,其中246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初步建成了以国家精品课程为引领、省级精品课程为骨干、校级精品课程为基础,涵盖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门类、开放共享的精品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改革和建设方面,自2003年以来,省教育厅安排专项经费1亿元,拉动高校投入10多亿元,开展本科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先后评审确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0个,遴选推荐并被教育部评定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3个。同时,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了31个国家级和50个省级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通过示范中心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了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全省高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1个,省级教学团队115个,在高职院校中设立了“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在教学改革方面,积极组织各高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近5年来,全省高校评审立项1908个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同时,积极开展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促进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初步建立。加强教学评估工作,自2003年以来,全省高校共有30所本科院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2所评估结论为优秀,6所为良好,2所为合格,优良率达93%。同时,还对46所高职院校开展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我省又在省属高校中全面开展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工作,采取数据先行、学校自评和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抽查的方式进行,评估情况和核心数据将上网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2006年,省教育厅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教学巡视员制度,安排专项经费,聘请一批长期从事教学或教学管理、责任心强的高校领导、专家担任省级高校教学巡视员,通过深入高校检查督导教学工作,随堂听课,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三是部省高校支持合作计划正式启动。实施部省高校支持合作计划,是落实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协议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建立高等教育资源联动共享机制,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发挥在汉部属高校的比较优势,整体提升我省特别是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的办学实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两型社会”建设。2009年7月4日,7所在汉教育部直属高校与武汉城市圈18所省属高校签订对口支持合作协议,结对双方将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突出特色、互利共赢”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对口支持合作,逐步建立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支持合作关系。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多次召开厅长办公会议研究计划实施方案,为了确保计划实施取得实效并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省教育厅建立了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对部省高校开展支持合作工作予以支持。
四是积极开展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依托湖北教育信息中心建立了湖北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网,努力打造湖北高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网站现已开通,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关信息发布和部分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已通过该平台进行。目前,正在组织高校将优质教学资源(包括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特色(品牌)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等)进行整理和上传。投资1500万元,依托武汉大学图书馆建设湖北高校数字图书馆,已经建立了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2个数据中心,10个文献交流中心,可24小时为高校师生提供专有的信息资源服务,包括8000多种期刊、70万册图书及80多万种学位论文的在线访问,目前已有114所高校开通运行。通过这两个平台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全省优质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网上运行和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