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总结
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成立迄今已经5年多了。5年来,分委会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认真履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职责,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促进海洋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有关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支持学校自主办学,厚重专业多样化发展
海洋教指委工作主要涉及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两个理科专业和船舶与海洋工程一个工科专业,到2009年,三个专业共有专业点62个,分布在41所高等学校。三个专业均为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颁布后调整变动比较大的新专业,62个专业点亦多为近年来新设置的专业点。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各专业点原有的学科背景比较接近,在专业规范制定等工作中,常能达成较为一致的共识。海洋科学专业、海洋技术专业各专业点,原有的学科背景各不相同,现在的专业方向也颇多差异。这既反应了海洋科学类专业设置院校学科建设发展的现实情况,也体现出了海洋科学类专业的学科构成多样化、综合化的基本特征。本届海洋教指委遵循“学校自主办学,专业多样化发展”的理念,以分委员为联系纽带,以会议为交流平台,推动海洋类各专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保持特色、错位发展,共举办全体会议三次,同时邀请了相关院校非委员专家学者共同研究专业的规范建设和特色发展问题;组织承办“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一场,分专题交流了各校新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的经验。
二、开展中外合作,推进海洋教育国际化进程
海洋科学专业有显著的全球性,国际化特点,海洋人才培养必须具有全球化意识。为介绍中国海洋教育成就和借鉴国外海洋教育经验,海洋教指委组织举办了首届中日海洋跨学科教育研讨会;支持召开了两届COSEE-CHINA(Center for Ocean Science Education Excellence-China)讨论会,在国际化视野下分别就海洋人才综合培养、推动海洋教育与海洋科学研究相结合、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海洋意识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三、开展海洋知识普及教育,培育海洋人才后备队伍
普及海洋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海洋意识,是大学海洋人才培养重要的社会基础。海洋教指委对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活动提供了专业支持,组织专家参加命题、竞赛等工作,并组织专家编撰出版了一套用于面向非海洋类专业学生开展海洋知识普及教育的《蔚蓝海洋知识丛书》,吸引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学生在内的逾万名大学生参加海洋知识竞赛,形成了海洋知识在大学生中广泛系统传播的良好局面。海洋教指委指导、支持中国海洋大学举办了两届中学生海洋夏令营,共接受来自全国的中学生营员170余名。夏令营突出海洋特色,安排学术性交流活动,激发了中学生学习海洋知识,探索海洋奥妙的兴趣和热情,为大学海洋科学类专业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中学毕业生。
四、发挥专业优势,推进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经海洋教指委评选推荐,“船舶原理”等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教指委指导、推动下,《卫星海洋学》等6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已经出版发行;“海洋学”和“海洋环境科学”两个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组织召开了首届以海洋学实践教学为主题的海洋科学类人才培养研讨会,制定了多校共享教学资源加强海洋科学类专业学生海上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组织专家对“海洋学”、“海洋要素分析”等课程的建设工作和“海洋学虚拟实验室建设工作”进行了跟踪指导。2007年以来,共组织专题研讨会十一次,为将“海洋学”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海洋学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另外,海洋教指委还承担完成了推荐专家参加专业设置论证评审、撰写“中国海洋年鉴”等多项工作。
回顾本届海洋教指委的工作,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主要问题是教指委全体成员或全体成员单位参加的活动组织得相对较少,对专业发展战略研究和专业规范制订工作组织不及时,落实不到位,没有及时完成任务,这项工作还要在下届教指委产生前抓紧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