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2月16日电(记者何丰伦李嘉)在日前举行的2002年广西高校毕业生寒假双选会上,记者发现,拥有相当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成为了用人单位追逐的对象,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虫”则难以获得青睐。
“文凭诚可贵,经验价更高。”这在东部沿海地区早已是不少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准则”。“从清华毕业生近几年就业情况看,一味强调专业对口已经很少了。”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志诚在谈到该校就业情况的时说,“毕业生中既有学工程技术改行到证券公司的,也有学理工的改行搞人文的,这既跟学生个人的爱好有关,也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背景要求提高有关。”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开发步伐的加快,西部企业越来越看重有实力在最短时间内融入市场、融入工作城市的人才。人才研究表明,“科班毕业”的大学生往往需要与企业经过2—3年的时间的适应期和磨合期,才能真正融入社会,找到适应自身发展的空间。对用人在即的企业而言,最大限度地缩短人才的培养期,才是迎接市场挑战的最有力武器。
西部上市公司南化集团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说,他们每年在广西招聘大学毕业生时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提到专业和学术问题头头是道,一旦涉及营销创意、销售策划等具体事项,就显得苍白无力;一些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写出十分漂亮的散文,却对于基本的公文格式一窍不通;某些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演绎复杂的经济学理论模式,却对基本的计划报表一头雾水;部分法律专业的学生能够不少背诵枯燥无味的法律条文,却不懂得到法院请求查看案卷的基本流程。
“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什么刁钻古怪的难题,重要的是毕业生普遍缺乏面向社会的有效实践。”教授唐凌一针见血地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