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毕业生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三方面的测评结果,辅导员与每个毕业生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
明年就要毕业,如何找份好工作,是所有毕业生目前最关心的事。“有些工作,薪水挺高,但不合我兴趣;有的地方职位不错,可又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有些单位,具备发展潜力,但待遇一般。到底哪一个更适合自己?”翻着抄录下来的一沓招聘信息,东北师范大学的徐阳颇为困惑。
这两天,徐阳收到的一份报告单让他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久前,该校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给每位毕业生都发了一张“职业素质心理测评表”,表上有三部分内容:职业兴趣测评、职业能力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报告单就是由这份测评表得出的。
徐阳看到报告单上写着:你偏好于从事研究型和社会型的职业;你的各方面职业能力中,数理能力、语言能力和书写能力较强,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一般;你的职业价值观由重要到次要排序依次为成就感、智力刺激、独立性、社会地位、经济报酬、利他主义、管理、社会交际、人际关系、安全感、舒适、美感、变异性。
仔细分析过这几项内容后,徐阳的辅导员老师告诉他,他比较适合研究人员、教师等职业。“测评结果显示,你喜欢富于挑战性的智力思考,工作独立性与主动性强,相对于经济收入而言,你更看重社会的认同与他人的尊重,追求稳定感。但交往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如果当老师,将来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可能会遇到障碍,得尽快弥补。”辅导员老师还建议他抓紧时间,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徐阳感觉这个测评结果挺准,辅导员老师的分析与自己的某些特征确实相吻合,“就像给自己画了一幅肖像图”。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的就业压力普遍加大,高师院校学生就业形势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东北师大学生处处长许丙东说,为了探索多方位的就业指导模式,学校引入了这套毕业生职业素质测评量表,今年为2000多名2003届毕业生做了“职业素质测评”。“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倾向,另一方面也便于辅导员老师针对不同毕业生的情况,进行更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该校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老师魏仪梅向记者介绍,用来测评的几个量表,均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编制、修订,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让大学生们了解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更重视做什么,并以此为参考,慎重地选择职业。而当学生在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与职业能力之间发生冲突时,辅导员老师与就业指导人员还可依据测评结果,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帮助学生在职业发展倾向的三方面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做到人职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对2000余份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学生们偏重的职业价值观是成就感、人际关系、独立性和智力刺激。这表明,大学生在从事工作时具有较高的抱负,注重创新、渴望成绩,并希望拥有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魏老师说。
这些测评结果还显示,男、女学生都对社会型职业、研究型职业有较强兴趣,但在其他方面存在差异。比如,男生对现实型、企业型的职业更感兴趣,而女生则比较喜欢艺术型、常规型的职业。另外,农村学生与经济困难学生,在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动手能力与运动协调能力方面,与城市学生、家境较好的学生相比,表现出群体差异性。魏仪梅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在兼顾全面的同时,还应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特殊关注,帮助他们提高能力,培养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