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大学就业:成功“推销” 服务为本
2002-12-19    实习生 冯佳

字体大小: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学校的“产品”,能否“产销对路”关系到学校以后的招生和长远发展。多数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教师认为,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的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的当务之急。

  是“信息员”更是“指导员”

  大学毕业生怎样获得就业信息,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怎样解决应聘、求职、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学校不仅要当好“信息员”,也要当好“指导员”。

  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借助资料室开展就业咨询和就业指导,中心自办的报纸和就业信息网是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的主渠道。该中心李主任说,信息平台只是基础,学校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就业指导,向用人单位介绍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毕业生的情况,做好宣传工作。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工部部长李家华坦言,我国大学里的就业指导,大多还停留在发布招聘信息、组织招聘会、开设就业讲座这一层次。对学生的个案指导、大学期间的全程指导、市场化的操作等都还有待加强。据李家华介绍,在美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比较完善,不仅由高水平的专业“指导师”进行指导,而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设了相关课程。为了使就业指导工作更有针对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从2001级学生开始开设了“大学生发展辅导”课程,帮助学生提早进行职业规划。

  就业指导涉及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改进,必须调动学校各方面力量多管齐下。北京市教委近日推出了《大学生就业案例多媒体教程》,用于高校课堂教学;武汉市有关部门筹建了全国首家“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这些都为学校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既要“请进来” 更要“推出去”

  按照惯例,大学毕业生把参加招聘会作为求职的主要渠道。但是,今年几场招聘会下来,不少求职者感到失望。

  招聘会怎样办才能既高效又便捷?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应主要在高校内举办,多举办专业型、中小型招聘会。用人单位联合进校园和校园联合接洽用人单位就是两种受欢迎的方式。

  此前,首钢、一汽-大众等150家用人单位陆续在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洛阳工业学院、河北燕山大学等机械类高校举办了招聘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北大、清华、北航等学校也开始走向联合,既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成本。

  不仅如此,时下,一些高校的领导和老师当起了“推销员”。近日,江苏大学9个由校领导带队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小组,辗转于14个省的30个城市、86家单位。同时,进一步在各地“扩充军备”,目前江苏大学已拥有800多个大学生就业基地。每年都有四五十家基地单位前来“选秀”,每年有数百名毕业生通过这一“绿色通道”走上工作岗位。

  此外,中国政法大学、石油大学(北京)等高校的领导也亲自在招聘会上推销学生,念起“广告经”;中国人民大学就业中心正在筹建“就业对外宣讲团”;湖北大学今年组织专人到各地推荐本校学生。高校已不仅仅把用人单位“请进来”,现在更积极地把学生“推出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广东省省长向大学生作形势报告
· 吉林:复合型人才最受青睐 用人者理性对待证书
· 关注青年就业:人才中心无主档案越堆越高
· 北京大学生就业指导立体出击
· 北京招聘会来了3万人 万名研究生排队500米
· 研究生就业,难不难?
· 毕业生双选会凸现七大反常
· 厦门:本科生毕业生随时审批落户
· 专家提醒高校毕业生巧选招聘会不作无谓付出
· 大学生,走好成才路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