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除了学生自己的原因,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用人机制、人事政策等都是相关因素。
好政策可以兑现吗?
长期以来,户口问题都是大学毕业生脚下的“坎儿”。如今,众多新政策冲击着户口壁垒,如省会及其以下城市取消进人指标、户口指标限制的规定,这无疑给想去这些地方就业的大学生吃了一颗“定心丸”。
与此同时,近几年,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抓住小城镇建设、西部大开发、大中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到中西部去,到中小企业和基层单位去创业。据了解,贵州、江西、青海、山西等省区都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毕业生就业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安营扎寨”。如贵州省明确规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科技创业、艰苦创业,有条件的地方可设毕业生“创业基金”;加大清退临时人员的力度,为接收毕业生腾出编制和岗位;凡到县以下单位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落实其待遇。
然而,记者接触的很多毕业生都心存疑虑,担心各地执行政策不力,到了这些地方各种优惠条件实现不了。因此,国家出台的人才地区性优惠政策和配套政策、各省市出台的细化政策一定要落到实处,这才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就业怎样充分走向市场?
针对一些单位只招有工作经验者的现象,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储东升说,改变就业难,就要改变用人单位的一些旧观念、老体制。他说,像宝洁、诺基亚、IBM等国际著名的大公司非常重视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的人才。
在学历高低的问题上,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通讯表示,一些单位认为学历越高越好的想法是不对的,大材小用只会增加用人单位的成本。合理的人才结构应该是高、中、低各类人才各在其位、各谋其政的梯度结构。用人单位必须接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树立理性务实的用人观。
同时,各级政府和高校要完善毕业生指导服务机构,逐步建立并完善高校毕业生社会服务体系。据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介绍,北京将加强高校毕业生网的建设,今年10月完成了第二次改版,在线提供的有效职位数达292659个。同时,在高校集中的海淀区建立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常设市场,将于明年一季度启用。
就业是一个大工程,它既不是毕业生一个人的事,也不仅仅只与学校相关。从长远来说,它关系到用人单位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前途。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需要多方齐抓共管,需要用人单位改革旧有的用人机制,需要社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也需要毕业生自己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在工作中寻找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