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家乡普通话实在是不敢恭维,尽管我们知道学术水平和师德更重要,但至少得先让我们听清楚在讲什么吧!”大学生的抱怨并非空穴来风。记者昨日从一项调查中获悉,方言土语正成为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这份名为“高校教育主体现状的调查分析”的报告是以中国农业大学为样本,抽取400名本科生组织进行调查的,主持者是农大新闻中心的郑培爱老师。据她介绍,在预设问卷里,大学生们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术研究水平”以及“人文素养”基本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在征求学生意见建议一项自由填写栏里,“语言表达”竟不约而同成为大学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们普遍反映,一些老师的课虽然讲得很好,但是因为一口浓重难懂的方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情绪和授课效果。有些时候,只能是上课记笔记,下课找人对笔记,甚至有些学生不得不根据讲课内容来“猜”老师的发音到底是什么,因此强烈要求老师上课要讲普通话。除此之外,有的老师语言缺乏逻辑,甚至口齿不清,也为学生所诟病。郑培爱老师认为,这个现象在高校里具有普遍性。与中小学教师上岗必须先过语言关相比,大学教师来自五湖四海,并非都经过专业师范训练,方言问题比较突出,而目前又尚无必须先过语言关才能上岗的规定。调查还发现,不仅是老教师存在这个问题,一些年轻老师也有带方言口音上课的现象,尤其集中在一些南方教师身上。
专家呼吁,能否也对大学教师上岗前进行必要的语言培训和测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也有不同声音,认为这是细节问题,不太严重的方言甚至可以成为老师的“符号”,让老师更具亲和力,而不会影响其教学水平和学生听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