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高校毕业生尚未签约的人中,不少人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囿于自己确定的心理预期内,想谋求更好的岗位。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仍将目光锁定在大城市的高薪职位,不愿到西部地区和乡村等较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山西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郭雅莉告诉记者,仅从山西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发布的信息看,全省已有近万个岗位,但达成的意向仅占10%,仍有大量岗位可供毕业生选择。大学生们应调整自身定位,扩大身、心的就业半径,在不同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小陈是某高校学生会干部,连续3年的三好学生。去年11月以来,她已投送简历数十份,经历过近10家用人单位的面试和电话考察,工作却至今没有着落。
“并非没有单位愿意要我,只是看中我的单位我不满意,我中意的单位竞争又很激烈。”小陈不无焦虑地说。眼下她仍在忙碌地选择着。
目前,随着扩招人数的逐年递增,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大学生对自身的期望值本应因此逐步下调,但事实并非如此。毕业生仍很看重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等条件,以高薪、白领、大城市为择业首选。一份对857名大学生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学生实际就业时,首选“薪酬和待遇”者为43%;选择“实现自我价值”和“兴趣爱好”者分别为21%和18%。在选择就业地区时,被大学毕业生纳入前三项选择的是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选择西部地区的仅为10%。
在过高的就业心理预期驱使下,中小城市、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的人才需求虽旺盛,却难赢得大学毕业生们的青睐。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就业者占总数的80.8%,在县镇和农村就业者仅占19.2%。即便是来自县、镇和农村的毕业生,也有70%选择在大中城市就业。
业内人士指出,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可以精心挑选,但不要被乱花迷眼而坐失良机。在广阔的就业天地里,大学生们尽可展开心灵的翅膀,振翅翱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