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研招办主任生玉海老师透露,截至1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学本部考点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共处理作弊考生7人。
清华大学期末考试1月9日全部结束,校方公布的作弊学生至少涉及13人,其中8人是在职法律硕士班学生。
在高校进入考期前,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都发出了狠刹高校作弊风的通知,各高校也出台诸多措施。即便如此,仍有“顶风作案”者。来听听采访现场的几个声音:
北京大学大二一女生:某学部两位大二学生在考《大学物理》时传条,监考老师出于为考生前途着想,决定不上报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一年级女生:“我们一男同学在博士外语考试中抄袭别人答案,被监考老师赶出考场还很得体地向我们告别,佩服死了。”
中国人民大学一复印室师傅:“一到考试就有很多学生拿着各种资料要求缩印成巴掌大的字条,刚好可藏在手心。”
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先生说:如果哪所学校没有作弊者,倒是出人意料。
对于考试作弊问题,所有受访者都认为关乎诚信品德,非常严重。但同时也认为,不应该把板子全部打在学生身上。
北师大一学生说,“课程太多,学了就忘,以后也用不上”;清华一学生说,“应该设计一种平时不学习就肯定过不了的考试方式”。
何兆武先生说,作弊有个人诚信问题,但老师也是有责任的。大多数考试老师都会给出标准答案,“有标准答案学生就容易舞弊”。
他说,现在“一考定终身”其实是鼓励学生作弊。
清华大学素以学风严谨、考风严厉著称。清华大学一毕业生认为,作弊源头并非来自高校,让高校来承担这些责任过于苛刻。他说,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我们的社会评价体系就在无形中鼓励学生作弊,因为考试分数高能得到家长和邻居的表扬,某种程度上自我价值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这种只看结果的浅层评价,对那些埋头苦读、考试没发挥好的学生是一种彻底否定。
他说:“我们只选择这样一个点来评价一个人的一生,当所有的努力只凝聚在一个点上时,就必然鼓励一部分人去冒险。”
北师大教务处长葛岳静老师强调,学生作弊应该严肃处理,但作弊是社会诚信问题在学校的反映。对于舞弊问题,大学不应该回避自己的责任,但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高校也只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