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大学校歌的尴尬地位:大众传承还是高高挂起
2007-07-28  光明日报  郑晋鸣 傅琪

字体大小:

  最近,南京大学一位毕业学子的倡议“我们的校歌需要与时俱进”被网络广泛转载,江苏各高校学生,包括部分大学教授,就校歌是否需要改革的问题展开激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校歌的改革,是否意味着学校风气、学校精神的改革?熟记校歌,究竟是传承文化,还是固步自封?对此,社会各界各执一词。

  文言校歌:唱之不求甚解

  南京大学的“现任”校歌,缘自该校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该校首任校长江谦作词,李叔同制谱),创作于1916年。和所有早期的中国大学校歌一样,它透着浓郁的儒家色彩。“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推崇万世师表孔子,表现尊儒重学的气质。南京大学董健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校歌的歌词太陈旧,听不懂,不好记,我问过很多人,大部分都是这种印象。有必要换成生动的、好听的、好记的内容。同时,学校也要重视宣传,让校歌真正成为校园精神薪火相传的载体。”

  在记者随机调查的南京大学学生中,72%的学生表示虽听过校歌但不会唱,更不懂什么意思;12%的学生表示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会议时唱过校歌,但也不能完全明白校歌的意思;6%的学生能马上唱出几句校歌;还有10%的学生说从来没听过校歌。对于校歌的文言形式,65%的学生觉得校歌与自身关系不大,没有必要深究其旨,也没有必要改换;29%的学生认为校歌应该换成白话文;另外有5%的学生认为学生有义务熟悉文言校歌的释义,学校也有义务宣传教育。

  除了歌词深奥,大学校歌难以流行还有“曲高和寡”的因素。南京师范大学宣传部副部长黄进说:“南师大的校歌是上世纪90年代本校音乐学院的老师谱制的,虽然是白话校歌,不存在无法理解的问题,但旋律像咏叹调,比较难唱,所以普及率一直不太高。”

  白话校歌:放低身段仍尴尬

  历史悠久的文言校歌,多诞生在白话文尚未普及的二三十年代,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无不如是。据了解,这些大学都曾试图翻新校歌,以白话代替文言,但新校歌总是招致一片嘘声。大约4年前,南京大学曾广泛征集新校歌,无奈历时两年,收到的结果都是“新不如旧”,最后校方决定恢复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反对者说,校歌应该有时代精神;赞成者说,校歌代表学校文化底蕴,放之古今皆准,不能变成流行歌曲。文言校歌的去留,成为未有定论的“悬案”。

  新中国诞生以后建立的学校,多使用浅显易懂的白话校歌。例如中国科技大学的《永恒的东风》,1958年由郭沫若起草:“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但浅白似乎并不成为流行的理由,该校环境化学院研究生王同学说:“刚入学时广播上听过一次校歌。但是,从来没听身边同学唱过。”

  据了解,在江苏地区的重点院校中,除了南京大学使用文言校歌,其他如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都选用白话校歌。很多校歌形式浅白的同时亦尽力选用典雅文辞。例如东南大学校歌沿用《临江仙》词牌:“东揽钟山紫气,北拥扬子银涛。六朝松下听箫韶……东南辈出英豪,日新臻化境,四海领风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沿用《满江红》词牌:“明廓翠屏,拥南航,博大精深……智周万物惟创造,道济天下展经纶。”不难看出,校歌本质上的黄钟大吕,并未被白话形式改变。

  反思:唱响的是校歌还是大学

  校歌在校园究竟待遇如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专职辅导员王宇宁说:“学校没有强制学生学唱校歌,也没有刻意宣传。但是每年参加团员代表大会的团干部们,会前都会收到一份歌词曲谱,提前学唱。还有在校庆前夕,学校会利用广播站和各类活动普及校歌,这样在开幕式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跟着广播唱校歌。”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上昙花一现,是大部分高校校歌的“出镜”方式。

  刚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许同学说:“校歌我只记得几句,‘效法羲和御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越重关,秉琴心剑胆,御风行’。我个人觉得校歌只是摆设,大学四年就唱了两次。”该校大二的邹同学说:“其实校歌并不是特别难唱,只是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唱。”有人由此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校歌在大学生心中的无足轻重,是否代表了学生与学校关系正在发生某种微妙的变化?

  对此,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娄和标有自己的看法:“学生对校歌的理解,按照孟子的说法,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南大校园广播经常播放校歌,但大部分同学仍不会唱。校歌从文言变成白话,只是形式的转变,并没改变内核。校歌难以流通,原因不在文言文的过时,而在于现代大学生精神和过去时代精神存在断层。”

  面对一些学生提出的意见——“我们要唱响大学,不是唱响校歌”,校歌的地位,是尴尬,是窘困?校歌的文化,是让大众传承,还是高高挂起?这是个留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还记得校歌怎么唱吗 最受网友欢迎高校歌曲TOP10
· 校歌,你还记得多少?
· 北京现代音乐节正式启动2012年“送校歌计划”
· 周远清:提高大学文化自觉 推动文化发展创新
· 教育观察:大学应成为文化融合的催化剂
· 议大学文化建设:当名校女生遇上高额供卵诱惑
· 大学如何全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
· 简论和谐大学文化的构建
· 大学文化与思想解放高层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
· 中国高校遭遇公共空间沦丧 大学生叹孤独迷茫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