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43分报道,陈果,热衷于课堂,热衷于教学,这样的老师在现今的高校年轻教师群体中并不多见。与之相对应的是,更多的老师们把精力放在了发论文、争项目、评职称上,而人才的培养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环节。
著名教育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编审熊丙奇昨晚在接受中国之声《新闻纵横》采访时说,目前重科研、轻教学的高校现状,责不在教师,而在于整个大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
熊丙奇:简单的讲就是一所学校如果要晋升一位教授,列出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发表了多少核心期刊论文;
其次,获得了多少课题经费,有的学校对于理工科老师可能要求是30万-40万,对于文科老师可能要求5万-10万;
第三,是不是拥有相关专利,这个对理工科老师是非常重要的要求;
第四,获得怎样的国家奖励,比如科技进步奖或者教学成果奖;
最后,才是教学工作量,因此在整个教师评价过程中,对教师教学评价就是教学量的评价,一个学期给多少班级的人上课,上了多少课时的课,上完之后完成了教学任务。至于你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学生评价,产生怎样的教学质量,这个都不是作为考核重点,而且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无从考核的。
如何让课堂教学重新恢复生机,如何让像陈果这样的老师更多的出现在三尺讲台上,熊丙奇认为,当前大学办学目标的定位亟待调整。
熊丙奇:最核心的问题是怎样去定位大学办学目标的问题,从高等教育法可以看到对大学的功能是定位到人才培养。目前现在很多大学把自身功能定位为三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一个是科学研究还有一个是社会服务。往往在整个大学的办学过程中,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变成主要功能,而人才服务变的次要,甚至很多时候人才服务是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来服务的。
世界一流大学基本上都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教学永远是第一位,包括知名教授以及诺贝尔获得者都必须上讲台。因此我觉得我们大学办学已经进入一个误区,要重新回到教育本面上来,然后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来对学校的管理进行重新的调整,这样才可能引导更多的教师关注教学、投入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