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在沈阳工大基础教育学院应用数学1401班,上课前同学们将手机放入手机袋里。
如今,“手机控”已经成为校园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频繁使用手机,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许多高校已经着手采取措施规范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行为。而“该不该上课使用手机”甚至成为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报今年6月17日曾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报道《河南农大倡导“无手机课堂”》,在广大师生中引发热议。今天这篇报道对课堂上使用手机的问题又做了深入的观察与思考。“抬起头来,回归课堂”不仅是对学生自身负责,也是对教师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对文明规范的尊重。“无手机课堂”应成为校园文明的题中之义,教师则应用生动的课程让学生主动“放下手机”。
今年秋季学期,广西师范学院学生会在校内发起了“无手机课堂”倡议活动,21个试点班的学生率先响应,上课不带手机或课前主动上交手机。目前,这一倡议已经得到广西多所高校的积极响应。
“手机,该退出大学课堂了!”不少师生呼吁。
“可以忘带课本,不能忘带手机”
记者日前来到广西某大学教学区,随机调查时发现,要将倡议落到实处并非易事。
上课铃响了,1楼的7间教室内都有学生在上课。每个班至少有1/5的学生在低头摆弄手机。教室的后面几排,俨然成了“重灾区”,大部分学生玩手机的时间在3至5分钟,时间间隔为10分钟左右。
有人将手机放在抽屉里,或是用书本掩住,若有人路过或老师接近,“手机控”立马把手机藏起来。而在大班教学课堂上,就会更加“明目张胆”,一些学生甚至将平板电脑立在前排靠椅的椅背上,戴上耳机,看着电影、听着音乐,不亦乐乎。
一份调查数据显示,90%的学生承认自己在课堂上玩过手机,60%以上的学生表示每10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学生会曾发起过一场“暂别手机24小时”的体验活动,30人报名参加,30分钟后,14人中途“退场”;3小时后,活动因体验者“全军覆没”而提前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