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什么是成功的大学教育
2015-12-16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对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大学教育的一个疑虑是规模,人们认为现在学生的规模比较大,是否还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性化培养?一些人甚至认为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是否有必要提供个性教育?北大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使他们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天性,在各个领域成为引领未来的人,是我们应当担负的责任。从规模上看,北大的本科生的确比美国的博雅学院和研究型私立大学多,但远小于美国州立大学,与剑桥、牛津和南加州等私立大学的规模相当,因此,我们是有可能提供很好的个性化教育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不应当忽略,就是我们的学术研究和研究生规模。近年来,北大的学术研究水平提升很快,学术研究与交流非常活跃,前沿和交叉学科的布局已初步形成,另外,北大博士研究生的规模已接近八千人,他们既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也是指导本科生个人发展的有生力量。所有这些为本科生找到自己的志趣、进行探索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本科教育依然是以院系为基础、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这种专业教育是以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本线索的教育,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可以讲是一种标准化的教育,注重严谨审慎、精益求精,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医生或一些领域的工程师等专门人才的培养。从教学方式上看,目前还是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重知识讲授,师生互动和启发相对缺乏。为加强通识教育,我们建立了通选课体系,但整体看,现在的通选课对拓展学生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个人素质培养、价值观养成等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北大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的状况比较好,很多学生受到很好的科研训练,一些毕业生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和成就卓著,当然这只是专业学生中的少数。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尽管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教育批评很多,但北大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跨领域成功的例子却不少,有一些在学界、商界、政界的成功人士,所从事的行业似乎与所学的专业并无关联。这当然与北大自由和包容的文化有关,与北大人天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关,但事实上,从任何一个专业领域学到的思想、方法和技能,对人的素养、能力和价值观的养成都是有益的,我们希望这种转变和感悟能够发生在更多人身上。

  中国在变化,世界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今天的世界已不同以往,知识和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占据主导作用,科学技术快速进步、信息的传递和流动加快,这都使人才竞争、产业分工越来越全球化;环境、能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已经成为全球都要面对的共同挑战。今天的中国已不同以往,我们的国力迅速增强,经济总量已经世界第二,科技竞争力和国际政治地位不断提升;但中国的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的政治、文化等软实力亟待加强,经济和社会面临艰难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繁重。现在的学生也不同以往,他们是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获取知识的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繁杂多元的社会思潮、单一和带有功利色彩的应试教育,给年轻一代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所有这些都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不能再停留在过去。

  有几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面对并回答:

  一是什么是成功的教育?大学教育当然要使学生获得必备的专业知识,但更重要的应当使学生永远保持信心、好奇、激情和进取精神,而且比较而言,后者更加重要。

  二是我们需要彻底放弃专业教育,完全实施博雅教育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任何教育模式都是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的,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但更要根据中国实际。美国的博雅教育的核心内涵和精髓,是努力使学生个性和潜力充分展现出来,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但我们不应轻言放弃专业教育,北大多年形成的基础扎实、严谨求实的专业教育传统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但我们必须要改变单纯以专业知识传授为本的狭隘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实现他们的志趣和理想。

  三是研究型大学可以给予学生什么?研究型大学是探索和发现的场所,可以给予学生更加卓越和综合的个人素质,使他们掌握探索性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发现问题;研究型大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交流和协作,我们要训练学生必需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技能,锻炼他们协作能力,这都是未来最重要素质和能力;研究型大学强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和丰富的校园文化,为提升学生的艺术和人文素养、跨文化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校园内,学生可以与不同背景、文化、经历的人一起学习和交流,聆听和体会学者与大师的心得和智慧,实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拥有世界的眼光和胸怀,为未来美好生活和伟大创造做好准备;让学生体验研究型大学丰富的学科和内涵,帮助他们找到未来发展的起点,更是研究型大学的与众不同之处,学生可以利用大学一流设施——包括实验室、图书馆、工作室、计算机系统、演艺厅等进行科学研究,可以与最优秀的学者一起探索未知,可以与不同背景的同学共同生活,一起探求真理、探讨人生;这些经历都将为他们的未来做好认真的和全面的准备,这些经历会使学生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和探究动力,提高应对未来更大挑战的信心和能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大学教育如何改革创新?
· 学校就是传授知识,学生就要参加考试
· 大学教育对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作用有限
· 大学教育如何面向未来
· 面向新时代 大学教育是“破产”还是“重塑”
· 访李培根教授:大学教育最高境界是心灵的抵达
· 大学教育:理论脱离实际怎么办?
· 新型交互技术加速大学教育模式变革
· 让大学教育回归人才培养本位
· 大学不能培养“失去灵魂的人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