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高校后勤设施老化、紧缺的情况普遍存在,加之市场发育不完善,社会闲散资金少,第三产业水平低,后勤社会化难度不小。困难面前,陕西人知难而进,积极进取,探索出了一条“政府统筹规划,社会多方参与,市场带动推进,企业机制运作”的具有西部特色、符合陕西实际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路子。陕西取得的成绩不仅使该省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也为各地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省区做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带来许多宝贵的启示。
启示之一,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政府统筹是前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单靠高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还远远不够。陕西省委、省政府将这项改革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先导性工程,先后召开十多次专题会议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省、市领导还多次深入高校后勤设施建设工地,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具体问题。陕西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政府行为到位,部门协调合作,这项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启示之二,把握方向,因校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是这项改革平稳推进的保证。陕西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因地因校制宜,成功探索了多种实现社会化的改革形式,为改革的深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客观情况决定了我们在推进这项改革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省情和校情,采取不同的实施步骤和措施。
启示之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牢牢把握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的方向不动摇,最大限度地满足高等学校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学生的利益。陕西省在推进这项改革中,始终按照“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和学生生活负担,有利于降低后勤服务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的原则,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并遵循教育规律,这样就使改革得到了学校和师生员工的认同和拥护,加快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
启示之四,高校在改革中要特别重视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的管理,妥善处理好深化改革与加强管理的关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陕西省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认真把好食堂经营单位、人员的资质关和相关合同关,确保食堂的卫生和饮食安全,不断加强公寓内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从而确保了改革始终沿着健康的方向有序推进。
2002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全面攻坚阶段,绝大部分地区要基本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艰巨,困难依然不少。然而,从陕西经验中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进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推进力度,从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做起,就一定能够全面完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中国教育报》2001年12月6日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