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研究 > 发展研究
私立高等教育的角色:与中国发展现实相关的国际趋势
2001-12-21    纽约州立大学奥伯尼分校 丹尼尔·利维

字体大小:

  在上面最后一段讨论了“同型性”(isomorphism)的一些形式,所谓同型性是指组织形式的复制。压服性同型性力量是强大的。虽然政府和公众舆论允许私立高等教育的出现,但是前者对后者有一定的约束,例如要求私立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与公立学校的一样。有时,私立学校想要采取不同的做法,以便与它们的特殊角色相一致,但是它们的做法要获得政府或其他公立大学利益和规范占主导地位公立机构的认可。全球认证运动的开展就能说明这一点,它们对私立大学扮演特殊角色有所限制。想要通过国家法律建立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国家,就有很大的可能对私立大学所扮演的独特角色做出规定。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各项公共政策,想要极力弄清楚标准化的结构、内容和过程以及赋予学校(包括私立学校)什么样的选择机会,这样起到鼓励角色分化的作用。

  私立高等教育常常因其内部异质性,包括与公立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异,而与众不同,但这不意味着每一所私立学校在它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中都是独特的。在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之间,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着差异,在私立或公立每一个部分内部,情况也一样。对于这一点,我们要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在即使美国这样私立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也不例外,当然在中国这样变化迅速的国家,更应该这样做。

  在背景和选择作用下出现的私立学校的角色

  当正规的国家法律和规则对私立大学角色的潜在特性有所制约时,它们也会指出其背景和选择,私立高等学校不是简单地选择它们所扮演的角色。它们是在特定的背景之下进行选择的。所谓背景包括政治规则、历史传统、规范和经济约束。

  它们也包括公立高等教育的影响。将国家法律和规则当做私立学校选择的背景条件,是容易被理解的,而公立高等教育的影响却常常被忽视。在政策文件中,对此很少提及,学者也很少注意这类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公立学校的作用效果是无规则的,也是难以预测的。为了激励与“第三次浪潮”相关的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论是巴西还是中国,都没有限制公立高等教育的规模,公立系统的质量也是其他系统所无法比拟的。与此相对,墨西哥和许多拉美国家,在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目睹了精英型和学术型私立高等学校的发展,因为公立学校发展很快,在一些方面退化了。对于这种情况,没有任何中央计划予以提示。在东欧和中欧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公立大学悄悄地降低了自己的学术水准,转向学术性不太强的领域,如会计和工商管理,如果允许的话,私立学校是可以集中在这些领域的。

  对于那些在私立高等教育系统工作的人来说,他们希望在新的世纪,私立学校所扮演的角色是通过选择、价值观和目标来确定的,所有这些都是合理的。换一种更直接的说法是,私立高等教育所扮演的各种各样角色,是由私立高等教育之外的因素和力量决定的。这些因素和力量既包括公立高等教育,也包括公共政策制订者,另外还有企业领袖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健康状况。私立高等教育要么对其角色在很大程度上由其他因素所决定而感到不快,要么在私立学校相关性、效率、透明度和高等教育及社会发展趋势方面夸大事实。

  事实上,私立高等教育角色的确立是有条件的,在有些情形下,它们与公立学校角色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仅仅是事物的一个方面。这种看法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外部力量在限制私立学校一些选择的同时,也提供了另外的选择机会,而正是在后一种情况下,私立高等教育可以确定自己的角色。被忽视的另外一个事实是,相似性与特殊性往往是相伴随的。私立高等教育是两者的混合。一所宗教大学可能在多数方面与一所公立学校很相近,但是它可以履行自己的宗教使命,这样做的结果,它在学生、教授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十分特别的。

  关于角色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观点,在私立教育内部也同样成立。尽管不是每一所私立学校都扮演着与其同伴不相同的角色,但是每一所私立大学都可以选择一些特殊的角色。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幅完整的图象,虽然我们注意到私立学校的角色由公共政策选择和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是单个的私立学校常常能够和应该关注自己的真实角色和理想角色。为了把事情做得更明知一些,它们需要对其特殊性的制约因素、机会和激励因素进行评价。对于一所私立学校及其目标、传统、人力资源、经济资源有意义的角色,对于另外一所私立大学来说,可能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面向未来

  我们最后表述的观点和整篇讨论,都不排除围绕私立高等教育进行讨论、分析和研究的必要性。不断地思考私立高等教育角色的问题,是十分有益的。在思考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私立部门的发展趋势、受到的威胁和各种力量。一个以多样性为特点的部门具有多种角色,对此我们应该努力掌握实际情况,以便理解它,并对它施加影响。这与坐在办公室里设计私立高等教育角色的做法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是一种更现实和更温和的做法。在多数国家,私立高等教育的角色应该由多种选择来决定,这多种选择是私立学校和它们的资助者、用户和利益群体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面临的约束和机会来做出的。对此,我们不应该心灰意懒。这种说法反映了分权型私立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动态性、竞争性和创新性特征。

  私立高等教育在新世纪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从政策角度看,答案主要来自基层,多样性是其主要特点。我们应该根据宏观趋势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为私立学校提供大量的信息,以帮助它们能够更明知地采取行动。从学术角度看,答案的得出取决于从全球和理论的视野出发,利用实证方法对某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私立高等教育进行认真的分析。

  参考文献

  Altbach, Philip, ed. 1999. Private Prometheus: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Westport, CT: Greenwood.

  Beresford-Hill, Paul. Ed. 1998. Education and Privatisation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Baltic Republics. Wallingford, Oxforshire: Triangle Books.

  Breneman, David. 1994. Liberal Arts Colleges.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Deng, Peng. 1997. Private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CT: Praeger.

  Geiger, Roger. 1986. Private Sec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 Function, and Change in Eight Countries.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Jencks, Christopher and David Riesman. 1977. The Academic Revolu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evy, Daniel C. 1999. “When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Does Not Bring Diversity.” In Altbach: 15-44.

  1992. “Privat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Burton Clark and Guy Neave, eds., Encyclopedia of Higher Education. Pergamon: 1183-95.

  ___________. 1986.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State in Latin America: Private Challenges to Public Dominanc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____________. 1982. “The Rise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Margaret Archer, ed.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al Expansion. Beverly Hills, CA: Sage: 93-132.

  Lin, Jing. 1999.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Private Education in China. Westport, CT: Praeger.

  Pan, Maoyuan and Wei Yitong. 1995. “China: Legislation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Wongsothorn and Wang 1995b: 9-12.

  Roth, Gabriel. 1987. The Private Provision of Public Servi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ashington, D.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ongsothorn, Tong-In and Yibing Wang, eds. 1995a.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Final Report, part I: Summary and Recommendations. Bangkok: UNESCO PROAP and SEAMO RIHED.

  Wongsothorn, Tong-In and Yibing Wang, eds. 1995b.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Final Report, part I: Seminar Papers. Bangkok: UNESCO PROAP and SEAMO RIHED.

  Zhou, Nanzhao. 1995. “The Evolution and Policies Concerning NGO-Sponsored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n Wongsothorn and Wang 1995b: 13-24.

  Zumeta, William. (1997) “State Policy and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 John C. Smart (ed.) Higher Educati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Vol. 12, New York: Agathon Press: 43-106.

北京大学 阎凤桥译

厦门大学 邬大光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掠影
· 上海:教委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成立
· “四不靠”地区教育的困境和希冀
· 山东莱西:教育局建“局长在线”
· 2005高等教育国际论坛11月22日开幕
· “绿色教育”构建教育公平体系
· 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 上海电大成为上海市终身教育平台重要支撑
· 现代教育的双重使命
· 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