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中外交流 > 海外概况
欧美老牌高校放下身段抢生源 中印排名速提升
2007-09-29  新华网  唐昀

字体大小:

  提起全球高等教育,都知道美国是佼佼者,尤其是常春藤大学,更是从来不愁生源。然而近年来,随着欧洲高校吸收国际学生的条款越来越诱人,同时亚洲国家大力加强自身的高校建设,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源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连一些老牌名校都不得不放下身段,投身进来。

  优势削弱

  去年11月以来,中国观众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电视画面:一群亚裔模样的年轻人,在强劲的背景音乐中跳霹雳舞、弹吉他。这不是什么音乐舞蹈班广告,而是美国政府吸引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宣传片。它要传达的信息是:美国欢迎中国学生。

  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花大力气向国外推介自己的教育制度。美国国际贸易部长弗兰克·拉文说:“从世界各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的竞争都更为激烈,所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美国不是唯一行动起来的国家。一些新的潮流趋势正在改写全球教育格局。各国政府,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正以前所未有的投入改善他们的大学教育水平,并不遗余力地提升其国际知名度。欧洲国家将各自的教育体系统一起来,使之更具吸引力。私立学校则在先前从未涉足过的发展中国家全面登陆。

  从前,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从来都是坐等优秀学生自动投奔其门下,如今,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美国现阶段依然保持着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全球前100所大学排名中,约有一半在美国。但自“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美国加强了对学生签证的控制,这给人一种感觉,好像美国不再欢迎外国人。结果,“9·11”之后的3年里,美国招收的国际学生每年下降2.4%,这还是32年来首次发生。

  国际学生的队伍迅速壮大,如今约有250万人留学国外。然而美国在这个市场上的份额却在不断缩小。根据美国教育理事会最新报告显示,2000至2005年间,最热门的6个留学地点中,美国的增长幅度最小,只有17%,而法国为81%,日本为108%。总体而言,美国的国际学生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25%下降到2004年的20%。

  群雄逐鹿

  竞争激烈的另一个表现是,高知名度大学不再集中于某几个国家,而是在世界各国遍地开花。

  英国伦敦《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关于全球高校知名度的排名一向为西方社会所认可。这些年来,美国在前10位中始终占有8席,英国占有剩下的两席。但10名之后的排名,则变化巨大。《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编辑约翰·欧利里说:“今年前200名名单中,至少出现了30多个不同国家,我想这一数字还会继续增长。”

  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京大学等都名列这一榜单前20名。

  这些最具竞争力的大学在争取优秀生源方面各有奇招,最流行的做法是增设国外教学基地,开展联合颁发学历证书的国际项目。比如,法国著名的欧洲商业管理学院允许学生在法国校区和新加坡校区自由选课。今年6月,它与清华大学联合开设工商管理硕士课程。

  越来越多的学校在采取类似竞争措施。美国教育理事会今年5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度131家私立大学与国外大学建立了联系,英国近一半高等教育机构在中国提供教学服务。在新加坡设立校区、实验室或合作项目的外国大学有几十所之多,包括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和康奈尔大学。

  国际教育学会会长艾伦·古德曼说,国际化正是所有高校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欧美高校为何热衷海外办学 海外办学热点地区扫描
· “海归”还是“海待”: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出国留学
· 疫情影响下出国留学遇阻?教育部回应
· 出国留学:多国联申成新风向
· 教育部:2016至2019年留学生学成回国占比达八成
· “十三五”时期出国留学事业迅猛发展,留学生成“中国名片”
· 教育部采取积极举措 应对疫情期间出国留学难
· 疫情和美国留学新规夹击下,今年的出国留学市场遭遇了些啥?
· 教育部:疫情对出国留学的影响是暂时的
· 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张宁:上半年留学人员会大幅减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