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了两种思想;你有一种经验,我有一种经验,交换后每人多了一种经验……合肥市庐阳区中小学的许多教师在积极参加“城乡互动、乡镇联片”的教研活动后发出这样由衷的感慨。
这是在庐阳区大杨镇中心小学举行的一次名为“城乡互动、乡镇联片”语文教学案例反思活动,来自市区的几位“教坛新星”正在为全镇的语文教师作案例反思报告。台上妙语连珠,台下聚精会神。随后的互动式交流中,大家更是探讨不断,对新课改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探索。
这样的场面,现在在合肥市庐阳区的乡镇里几乎每个星期都可以见到,该区在城乡各校广泛建立了“手拉手”式的互助共进关系,同时,各校根据各自的教研水平和地理位置,广泛开展“联片教研”的活动,乡镇也采取“分校钻研—集中备课—形成预案—研讨教学—实际教学”的乡镇连片的教研方式,力求达到资源共享、教研共进、制度共建。这样的措施,确实缩小了城乡间的差距。合肥市庐阳区也由此被确立为“全国实验性、示范性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
庐阳区作为安徽首批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2002年秋开始全面启动小学和初中的新课程改革。全区近千名教师、两万多名中小学生进入课改实验。改革之初,庐阳区就清楚地意识到:课改成败关健在教师。教师培训问题于是成了新课改要逾越的第一座山头。请专家指导、送教师外出学习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于是该区提出: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城乡学校的合作交流,努力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方略,全面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
全区确立了6个中小学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搭建起区域研讨平台,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在教学资源和教学研究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城区学校划分为3个教研片,乡镇学校划分为多个教研片,每片4至5所学校共同开展片内的交流互助活动。又在市区学校选派30多名教学副校长和60多名优秀教师深入乡镇挂职任教,带领乡镇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同时市区的学校还与结对子的学校建立跨校的课程改革课题研究小组,进行同上一节课的“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让城乡教师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制度和形式的建立,确保了教研活动的兴起。庐阳区每所中小学都纷纷成立了课改实验学科研究组,学校成了研究中心,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师们不再仅仅是拿着大纲备课、讲课的“教书匠”,也是教育教学研究者。几年的坚持不懈,造就了全区中小学教师自主走上专业研究、主动寻求业务成长的“教研生态”。百年老校南门小学除了由一批“教坛新星”组成“新课改实验先锋队”,承担省级实验任务外,教师们还成立了教研沙龙,同教研组的教师常常共同备出一课,再以这一教案为蓝本,结合学生情况和个人特长,加以修正。
市区一大批优秀教师深入乡镇挂职任教,极大地推动了薄弱学校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和联片教研制度的建立,同时带动了这些薄弱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和全体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建立。同时,许多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全区各个学校中应运而生。合肥市46中学有一门“学习方法”课特别受学生欢迎,一周一节,由一位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方法。合肥市45中学开设了“中学生与网络”特色课程,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学习资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自觉抵制网络中的糟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