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9月23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瑾黄伟
今天下午,全国首届中小学学生装展评会落下帷幕。
会终人散时,只剩各类学生服装孤助无援地立在那里,黯然失色。“所有的服装,不管是挂在那里的,还是由小模特们穿着在舞台上展示的,都是老式样。”一位学生家长如是说。
会场上,许多人的看法都与这位家长相同。记者也看到,商家精心挑选出来的参赛学生装中,不乏漂亮的款式,然而却总是给人似曾相识之感,展评会场更像一个学生装特卖场。那么,学生装为何就不能像成人装那样,年年有新款,季季有亮点呢?
高级服装设计师孙卓珍女士是这次展评会的评委之一,在决赛成绩出来后,她告诉记者,尽管参展的学生装在面料上较以往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因为优秀的设计师没有参赛,知名度很高的企业也没有参赛,服装的款式,包括一些获奖学生装的款式,设计水平都不高,参赛的大多只是有能力大批量生产学生装的企业。
国家教委1993年出台《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管理工作的意见》之后,学生装作为校服在许多城市的中小学校迅速普及。然而,即使在城市,我国许多家庭的经济条件仍不宽裕,学校在为学生统一选购学生装时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价格,校服只有价格低才能让尽可能多的家长接受。许多中小学生都喜欢日本、韩国的学生装款式,可这些国家的学生装成本也很高,日本初中生的一套春秋装,价格约合人民币至少2000多元。而在我国,即使是生活水平较高的上海,家庭每年用在子女校服上的花费仅为600元。这就使生产学生装的利润相对生产成人服装少,无法吸引一些知名的企业和优秀设计师加盟。大多数专门生产学生装的企业在这种微利的境况中,也只是进行低成本的生产,不想腾出资金和人力开发设计新的款式。
政府行为也是学生装款式更新缓慢的一大原因。一些城市的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定制、采购学生装时不够公开公正,不充分考虑学生、家长的意见,也不实行公开招标。教育部门订购学生装往往过分考虑学生装作为校服的整体性,整齐化,觉得没必要征求学生五花八门的意见,结果常常是家长不愿买,学生嫌难看。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学校订购学生装都是在有关部门指定的厂家,一些城市的政府部门在指定校服生产厂家时缺乏公平的机制,挫伤了不少商家的积极性。浙江一专门生产学生装企业的负责人就曾呼吁:订购学生装应采用公开招标的方法,让学生穿上最好的校服。
我国拥有2亿中小学生的学生装市场潜力巨大。一个人从学生时代所受到的服饰文化和着装审美的教育将会受益一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装在城市的普及并非遥不可及。如何在普及学生装的同时不断更新款式,将成为摆在商家与教育部门面前的一大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