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临川二中学生要步行4公里或乘车20多公里到兄弟学校才能做理化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几乎一无所有;
23年后,学校建成了设施先进的宽带校园网系统、多媒体语音教学系统、闭路电视教育系统。有达标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设施……
变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科研兴校”!科研兴校,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临川二中针对80%以上是年轻教师的特点,制定了“三年达合格,六年成骨干,十年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计划。
多年来,他们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采取集中培养与分散自学、互帮互学等形式,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分期分批对全校教师进行包括计算机操作技术及课件制作等现代教育手段的培训。学校采取“走出去”的办法,让教师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内涵;同时还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先后邀请有关专家教授来校讲学。通过培训,教师们教育科研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一批年富力强的教育科研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为了调动广大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出台了一套改革制度和奖励措施。如制订年会论文宣读制度,鼓励教师结合各自岗位撰写教学论文和经验总结;实施成果与奖励相挂钩的激励机制,把教师评优晋级与教改教研成果挂钩;设立课题启动金、成果奖和论文发表奖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据统计,全校共有30多人次制作的CAI课件荣获省地一、二、三等奖,其中华小明、何乾华制作的课件《离子、原子和分子晶体》荣获华东六省一市课件评比二等奖和全省一等奖。
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并不是目的,临川二中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把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他们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突破口,以“大容量、快节奏、分层次、高效益”12字作为课堂教学改革要领,广大教师不拘一格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在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文科教学中实行“课前3分钟说”,以充分培养学生普通话、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能力;理科教学要求每节课讲授累计时间不超过30分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动手、动脑时间,并加强学生理、化、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邓高平 熊海水 本报记者 徐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