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上海春季高考缘何人气不旺
2002-01-30    

字体大小:

    上海1月29日电(记者刘军)

  今年上海春季高考进入第3个年头了。按照预测,2002年全市报考人数至少达1.5万人,因为去年秋季未被录取的考生有18000多名,还有历届生2000多名。但实际参加全市统一文化考试人数为9053名,比去年还减少850名。春季高考人数缘何逐年减少、出现如此“人气不旺”的局面?

  从2000年起,上海市增加了普通高校春季招生考试,从此形成普通高校每年有“两次考试、两次招生”的新模式。试行中的春季高考与传统的秋季高考不尽相同,其主要特点有两个方面:首先,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在招生计划上有调节权,生源质量好、学校条件许可,可适当扩大招生名额。其次,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除由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外,凡符合有关规定者均可在秋考之外再选择参加春考。考生可根据学校、专业选择参加一所或几所高校组织的综合能力测试,最后若同时被几所高校录取,还可自主选择一所学校报到。

  春季高考“人气不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生源少,仅局限于历届生和落榜生。今年上海高校春季招收1875名新生,仅占全年高校招生总数的2.17%。由于今年考生减少,而高校招生计划数有所增加,所以报考数与录取数之比由去年5.5:1降至了5:1以下,也就是说,在平均5个不到的考生中就可有一个考取高校。目前,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春考是“鸡肋”,考生报名考试只是将其看作是秋考的“热身赛”。但大多数考生还是将春考看作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能满足许多秋考落榜者进大学深造的愿望。

  去年秋考的落榜,对考生蒋峰来说是一段不愿重提的回忆,顶着亲朋好友的压力他开始了复读生活。半年的复读,他夜以继日,不敢懈怠。春季高考给了他又一次机会,各门主课考下来,他对自己进大学充满信心。

  翻开上海高校春季招生目录,不难发现参与招生的学校都是高等职业学校或地方院校,而教育部所属高等院校特别是名牌大学则按兵不动,尚未向考生敞开大门。2002年春季招生计划中,招生学校包括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等11所高校,仅占上海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反映,目前春季高考尚处于试验阶段,亟需调整政策和完善措施。譬如,按照有关规定,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在读学生不能报考,春季高考生源仅局限于历届毕业生或落榜生,不仅生源数量少,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像他们这类名牌大学就很难挑选到理想的学生。为了使众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能参与春季高考,他们建议中学阶段应健全和完善学分制,高中生修完规定的必修课程,考核合格发给学历资格证书。这样部分优秀高中毕业生便能提前毕业,同历届毕业生、落榜生一起投入春季高考,也为重点大学参与招生创造了条件。

  昔日,高考被人们视为“一考定终身”;而如今,不少考生则是“多考定方向”。据了解,2001年上海市秋考招生上线考生中,有2800多名考生主动放弃了被招生院校录取的机会。在这些“中途反悔”的考生中,有些是因志愿填写不当或为选择理想大学深造。市东中学王力方同学“眼界”就很高,他说:“我去年秋季那一次考了465分(上海试卷),和理想中的上海交大失之交臂。由于我只填了第一批的志愿,所以在秋考中落了榜。今年春考只是抱着练兵的心态来的。说实在的,春考的招生院校没有一所在我理想范围,我瞄准的还是秋季的那一次考试。”而学校教师则认为,春季高考是今后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下去,在导向上要鼓励考生参加多次考试,不要把眼睛紧盯在秋季高考上。学生想考本科、理想的学校是积极向上的表现,接受更优秀的教育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要从自已的实际出发,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上海是全国最早实施春季招生的四个省市之一。虽然整个春季招生录取人数只占全年招生数的2.17%,但作为推进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春季招生的意义不同凡响。

  上海高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齐永昌说,高考改革的最终结果是一年两次考试、两次招生,应该将考试办法和招生政策统一起来。到那个时候,参加春季高考的考生范围将不再局限于往届毕业生和落榜生,更多的应届毕业生也将加入其中的行列,他们将提前完成自己的中学学业,先人一步踏入高校的大门,这也将大大推动高中学分制改革的发展。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人才选择机制将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到了那一天,也就是春季招生这块“试验田”丰收的时候。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中择校生高考摔跟头
· 谁是“高考卷调包案”幕后的手
· 济南警方连破招生诈骗案
· 教育部官员谈高考能否全国统一分数线
· 别让奥赛与高考挂钩
· 内部指标:一个诱人的幌子
· 湖南状元离开北大考入清华
· 信息不畅成了招生中介的商机
· 上海社科院收走读研究生
· 上海4所大学被确定为征兵试点单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