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1月29日电(兰灿阳记者陈强)“老师和同学们都想在课堂上听到你的发言,希望你下学期能大胆地站起来参与课堂讨论,好吗?”这是福州市仓山实验小学教师本学期期末写给学生的一段评语。
在这所课改实验学校,第二人称对话式评语大量出现在学生们的期末评语里,比如“你人聪明,成绩好,却苦恼朋友不多。你试试多帮助同学,认真做好值日工作,你可能会有更多的朋友”;“你在班级‘写字展览’中为同学做了大量事情,许多同学都很感激你”,等等。
这些评语有几个共同点:一是所有的评语都改成了“第二人称”,直接对话式的语言,像朋友间说话,温馨而富有人情,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二是评语不像过去一味注重评价学生在一个学期中成绩的优劣,而是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学生的意志、毅力、集体观念、协作精神、生活小毛病等等;三是对学生缺点的提出,不是居高临下的口吻,而是商榷式的语气,比如:“……只是今后要改掉迟到的小毛病,早睡早起,好吗?”、“最近几次你的成绩不太稳定,看得出你也很难过,别着急,找出原因,老师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会有进步。”
二年级班主任林施香说,她在学生的期末评语中,尽量淡化自己的老师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尽量多地肯定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优点,善意地指出孩子的缺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
仓山实验小学校长陈亚君认为,对学生评语的变化,实质上反映的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变化。过去老师的评语几乎大同小异,都是些“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这样的评语,常常用“该生”开头,显得居高临下,像法官在写判决书。特别是在写学生缺点的评语上,对学生“定性定调”的判定,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也不利于他们改正缺点。陈校长指出,以往的评语还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偏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素质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