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30日电
新华社记者邹声文
一位位白发满头的老科学家走上前台,在回忆中穿越数十年的岁月沧桑,讲述自己难忘的16岁。年少的纯真、青春的梦想,成长的挫折、赤子的情怀……无数的东西交集在一起,撞击着台下百多名中学生正值花季的心灵。
“我16岁时,家里很贫穷,父母决定让辍学务农。这时,学校的李老师走了120多里的小路赶到我家,劝父母继续支持我上学。我感谢李老师,是他让我走上了求学求知的道路;我也感谢那一段艰苦的经历,人生有风雨才完美。”在百名科学家与百名中学生新春联欢会上,年届花甲的著名微生物科学家孙万儒深情地对台下的后生说:
“你们的16岁太幸福了,希望你们珍惜来之不易的条件,在科学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王乃彦在76岁时又做起了16岁的梦想:“我从不后悔一生从事能源研究。因为地球每一秒接收到的太阳能相当于115亿吨煤的能量,所以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把生命投入到太阳能的科学研究中去。在我国西北广大能源非常匮乏的地区,太阳光照特别强烈,但几乎没有进行利用。希望我的研究能改变这种状况。”
说起50年前的生活,中科院院士、植物学家匡廷云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响应号召,报名参军想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刻苦学习,争取到苏联学习建设祖国的本领;学成回国,为民族科学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那是一个急风骤雨的革命年代,祖国需要什么,我们就想从事什么。”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即将告别第五个16岁的中科院院士、天文学家王绶琯走上前台,用亲手书写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殷殷期望。他希望青少年朋友们快快成长,努力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同时要睁大眼睛,识破那些打着科学旗号的骗人的东西。
参加这次由中国科协举办的联欢会的青少年学生,也向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们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并用充满青春气息和幻想色彩的文艺演出,向关心、帮助他们成才的科学前辈表示衷心的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