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也要“性教育”?》——《北京晚报》近日刊登的这篇文章值得注意。虽是不起眼的小标题,提出的却是一个事关人的全面发展与民族和国家的大问题。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这些年,我们国家正从“谈性色变”的“性禁锢”中解放出来。一方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放了一个“禁区”,人本主义大回归,有益于人民群众健康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发展;但同时,毋庸讳言,也出现了好多走得太远的问题,如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就说性教育吧。一些媒体不仅大声疾呼让性教育走进千家万户,让性教育走进课堂,而且已经开始做起了诸如“小学一年级开始性教育”的文章。一句话,好像我们真的走进了一个“性”时代。
事实真是这样吗?正如《北京晚报》报道,“其实,这所小学开展的只是一个青春期教育的课题,只不过在小学一年级中增加了有关性别教育的内容,告诉孩子们男人、女人在生理上有何不同”。“当然把性别教育归做性教育不算错,但是媒体强调不如此这般开展性教育,学生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则是故弄玄虚的不实之词”。 “青春期教育”哪有“性教育”有卖点呢?有些媒体才不管事实是非呢!于是,一个时期以来,有关“报道”频频出现。更有甚者,一些大众读物也放肆地向未成年人展开“性教育”攻势。
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青春期教育是不是等同于“性教育”,或者,干脆以“性教育”取而代之。我想,这个问题应当由教育专家和医学专家共同回答。我以为,即便真的有“性教育”内容,媒体也不该舍青春期教育而只谈、大谈、侈谈“性教育”。其二,有没有必要对孩子大喊大叫“性”。我十分同意这样的说法:“健康的性教育应该贯穿一生,学校和教育机构要适时适量地在学生中开展性教育。”性教育应是严肃的、健康的,而不应像某些媒体那样猎奇、炒作、哗众取宠,或者用低级庸俗的笔调去描摹;同时,应当适时适量,不要铺天盖地。
打破长期以来的“性禁锢”,呼唤“性”观念的变化,这是对的;但是,一味地大肆炫耀、卖弄、兜售之,任“性”无度,又绝非好事。凡事都应有度,无节制的“开放”所带来的,可能是大水决堤,一泻千里,不可收拾。西方有识人士也在呼吁:孩子过早进入青春期,已成为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据《光明日报》报道:“最近,佛罗伦萨一家医院的儿科内分泌专家及儿童心理学专家提出,电视是造成儿童早熟的罪魁祸首。他们的多年研究表明,儿童过早成熟与过多收看充斥性爱及暴力画面的电视节目有直接关系。孩子们感官接受过多强刺激后,大脑中控制荷尔蒙分泌的系统发生紊乱,促进了性荷尔蒙的产生,从而大大加速青春期的到来。早熟使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上受到双重伤害,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教育界、医学界的注意,尤其应当引起传媒的注意。
性教育,当然需要,适度适时的性教育尤为必要;但性教育绝不能搞“全民运动”,传媒更不能以此为“卖点”,做不顾社会责任的炒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