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南京市某小学见到,一阵悦耳的音乐声后,学生们纷纷走进各自的教室。记者感到很奇怪,经打听,才知道这音乐声是上课的铃声。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目前南京市很多学校已将原来千篇一律的铃声换成了富有个性的音乐铃声,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正在校园中悄然兴起。
多年来,中国各地从大学到小学乃至幼儿园,从城市到农村,从冬到夏,那特有的铃声响遍了大江南北,成了学校的特色和“专利”。正是伴随着这种有节奏的铃声,学校送走了一批批莘莘学子,又迎来了一批批新生。同样是这种铃声让一些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甚至一些学生把铃声看成是考试的代名词,以至于一听到这种声音就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与更换音乐铃声不谋而合的是,南京一家小学将校园的墙壁装饰成生态墙,赋予墙壁以生命,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学生走进校园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这一简单的策划让校园的学习更富情调、更富人情意味,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报道说,学校的管理不再简单生硬,而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游府西街小学、北京东路小学等学校根据现在学生发育早、个头高的特点,将原来普遍较矮的课桌椅换成了可调控课桌椅。一些小学校内的水龙头根据学生的身高分成高、中、低三个高度,等等。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的铃声也好,水龙头的变化也好,这些看似细小的变化,反映了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向。有教育专家建议,学校教育理应彰显“人”的个性,并从“小”处做起。就拿学校铃声来说,学校完全可以围绕上下课铃声做些文章,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区域特色,让学生自主选择音乐铃声;可以根据需要定期更换铃声音乐,并利用更换铃声音乐的机会,由老师或学生讲解一些乐理常识以及这首曲子的背景故事,等等。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又达到优化育人环境,陶冶学生情操的效果,无形之中推进了素质教育,于细微之处加强了学生的人文关怀,起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