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以《获奖者要能说会写》为题,率先报道第16届上海中学生作文竞赛首次把学生即兴演讲才能纳入比赛后,引起了读者和教育专家的广泛关注。
华东师大中文系博导、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组长巢宗祺和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步根海等认为,这是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导向。他们同时透露,全国和上海正在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已把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列入其中,并要求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一直到高中三年级,对口语教育形成相对的序列,同时对教师在教学这方面也要有指导,力求使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有所突破。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能说会道”与油嘴滑舌、耍嘴皮子视为一致,作为贬义判断。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或误会。大家都说要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切实培养孩子的能力,殊不知能说会道也是能力,而且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
能说会道关键是“能、会”,这就要求在“说、道”时,要能抓住要害、能传情达意、能要言不烦、能随机应变;还应做到有观点、有文采、有层次、有表情地表达。这“四能四有”决不是信手拈来、随心所欲能达到的,必须通过长期训练。
特级教师金志浩认为,现在社会越来越需求复合型人才,而能说会道具有雄辩口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从一定程度上说,会说比会写更重要和实际。
比赛现场:即兴演讲快成口头作文
作文比赛要获奖,还要通过演讲关,这对那些“下笔如有神”的学生来说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按理说,这些从全市近80万中学生挑选出来的40名一等奖获得者都不是“等闲之辈”,可要站在特级教师于漪、主持人曹可凡、语文教研员步根海等知名人物前即兴演讲,确实难以镇定自如,因为平时缺少这样的训练。
这次比赛的内容是“看照片说话”,每人3分钟,有5分钟的准备时间,由评委根据命题、内容、结构、语言和技巧等内容综合评分。高三学生的考题是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有的学生没有认真思考画的内容,把画抛到一边,一开口就离题万里。评委们一听,就知道他是在背诵事先准备好的作文。
著名主持人曹可凡这次担任初三组的评委,他深有感受地说,初中组参赛的许多选手不缺语汇、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缺的正是表达的能力和欲望,他们不是在演讲,而是把脑子里准备的腹稿读出来。同时,所有的学生表现都很内敛,演讲时基本上看不到“态势语言”,如表情、眼神、手势等。
专家提议:扫除心理障碍就“会说”
如何提高说话能力?扫除心理障碍是关键。许多学生不敢说话、说不好话的主要原因来自心理因素———恐惧感和自卑感。
恐惧是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即使是著名的演讲家,开始时也难免出现紧张情绪。恐惧心理的产生,一是由于自卑,一是由于过度自尊。自卑是一种惟恐被轻视和排斥的恐惧心理,这种心理使之不能轻松自如地说话;自尊一旦过度就会导致内心虚弱,在众人面前怕说不好会被人瞧不起。所以,要树立自信意识,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话说好。当然,丰富知识储备也很重要,这是出众口才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专家认为,对学校来说,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是一种提升学生“会说”的不错方式。即利用课前五分钟让两位学生上讲台练习说话。此举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扩大阅读面、留心观察生活等。
[相关链接]
看你说话能力是否合格
对中学生来说,一方面是要有声音信息的传递能力:能说普通话,语法规范,且发音宏亮,清晰;语速、语调适当,富于感情色彩,能被对方准确理解。二是要有话语的组织与表达能力:说话中心明确,用词恰当准确,内容连贯,层次清楚,能恰当运用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并做到清楚、明白、简洁。三是运用表情、姿态、手势等以增强话语表现力的能力,做到表情自然,仪态大方,手势得当。
总的来说,要求能介绍事物、讲述见闻,能准确地回答问题,能当众发表意见、组织话语、表达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