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15岁:少年人群的高危年龄
2003-06-10    记者 崔红

字体大小:

    儿童节不过了,青年节又不够格,15岁的半大孩子似乎是处在社会关注的盲区。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特意委托零点调查公司对北京市1500个家庭的13至15岁的初中生心理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日前,该组织公布了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专家闵乐夫根据调查结果撰写的调研报告《让我们聚焦15岁》,文中指出——

    ●危险一:视力下降者骤增

    初中生的身体状况总体良好,但一半初中生视力有问题

    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身体状况总的情况良好,女生平均身高和体重分别为159.17厘米和47.93公斤,男生为164.81厘米和53.95公斤。女生月经初潮年龄集中在11至13岁,男生初次遗精年龄集中在12至14岁。这几项指标与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少年发育情况相比基本一致。但少年视力发展令人焦虑:有视力问题的竟占总体调查者的51.4%!尤其是15岁少年,视力下降者骤然增多。

    ●危机二:心中苦闷没处说

    15岁的孩子“没有一个知心朋友”的最多。在遇到难题或苦闷时,选择“闷在心里对谁也不说”的比例最高

    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对学习的兴趣产生滑坡,特别是15岁的初三学生“以学为苦”,对学习兴趣和乐趣的比例最低。在学校的人际关系方面,14岁学生的知心朋友最多,而15岁孩子“没有一个知心朋友”的最多。15岁的孩子在遇到难题或苦闷时,选择“闷在心里对谁也不说”的比例最高。15岁的初三学生中有38.4%承认自己“有喜欢的异性”。

    ●危机三:亲子关系最紧张

    对社会负面感受和家庭负面感受都随着毕业的临近而明显增加,处理不当,将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

    随着社会接触面的扩大和思维的发展,初中各年龄段对社会外界的正面感受明显降低,中性感受者增加。15岁孩子对社会负面感受和家庭负面感受都随着毕业的临近而明显增加,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他们自信、乐观、勇敢的心理发展。15岁孩子面临人生中第一次重要考试——中考,父母在孩子一出世就有了的望子成龙之心首次面临社会挑战,在心理上甚至比孩子更脆弱,更缺乏耐挫力。因此,15岁也是亲子关系中最敏感最紧张最疏远的一年。

    ●危机四:渴望独立被压抑

    青春期叛逆心理和渴望独立的要求非常明显,但又往往被压抑、禁锢得太死闵乐夫认为,15岁少年正经历着迅猛的生理发育的不适应,外界又对他们充满了诱惑。其日益增强的成人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身份,思维上的独立性和生活上的依赖性等心理矛盾复杂交织在一起。这一时期青春期叛逆心理和渴望独立的要求非常明显,但在现实生活中又往往被压抑、禁锢得太死。所以,15岁的孩子是心理极不稳定的危险群体,容易产生成长恐慌,甚至做出错误抉择,比如辍学、网恋、出走、酗酒、少女怀孕、自杀等行为。

    ●专家建议

    尊重其权利、个性及差异

    事实证明,15岁也正是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所以,闵乐夫认为,这群半大孩子不应该被社会忽视。相反,人们更应该学会去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权利、个性和差异。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青少年研究专家支持系统成立
· 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将在沈阳举行
· 十二龄童“跳”入科大少年班
· 研究指出青少年早恋易患精神疾患
· 亟需补“钙” 青少年精神偶像太“滥”
· 普京下令立即解决大量儿童无家可归问题
· 湖南成立青少年研究会
· 营造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氛围
· 西安一学生挥拳打老师 全班同学冷眼旁观
· 放假了,孩子们去哪儿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