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显示,合肥中小学生不吃早餐的首要原因是“没时间”和“没食欲”,专家呼吁——推迟第一节课 取消早自习
由合肥市和信市场调查公司近期完成的对合肥市3000多名中小学生早餐习惯的调查表明,不吃早餐的原因中双双列为首位的是“没时间”和“没食欲”,所占比例均为33.3%,远高于“没有喜欢的方便食物”和“吃不吃无所谓”等选项。有关专家就此指出,不吃早餐对身体的危害,早已有诸多论证,而因上述的客观原因无奈造成的不吃早餐,则再次提醒人们,要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学校现行的中小学生作息时间表必须调整。只有推迟上午上课时间,适当推迟下午放学时间,才能保证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据调查,没时间吃早餐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学的作息时间安排太紧,课业太重,很难有时间保证高质量的早餐。目前全国较通行的中小学生的作息时间为:起床6∶00~6∶20,早自习(寄宿生)6∶50,到校(走读生)7∶30,12∶00下课就立即吃中餐,下午14∶10~16∶50上课,17∶00离校,寄宿生晚自习18∶10~21∶20。以安徽某重点中学初一新生为例,其7门课程均为闭卷考试,除语文、数学、外语课程外,另有生物学(15.1万字)、思想政治(10万字)、中国历史(14.3万字)、地理(10.2万字)课程需要复习。
安徽省一位营养保健专家告诉记者,“没时间”和“时间太紧”,直接导致了孩子们早餐“没食欲”。科学研究表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在睡眠中有两个生长激素分泌高峰,一个是在夜里零时左右,一个是在凌晨5时左右,现在小孩普遍晚10时左右甚至更晚休息,必然挤压零时的分泌高峰;早晨6时左右起床,必将破坏早晨的分泌高峰。这样就会造成孩子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由于营养行为、营养气氛不符合科学规律,早晨孩子们即使吃饭,吸收效果也不好。
此次调查结果还表明,有将近30%的中小学生不吃早餐,其中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小学生为20%,中学生则高达48%;根本就不吃早餐的比例,中学生为4%,小学生为10%。因为时间太紧,有14%的学生在路边摊点上吃早餐,12%的人在学校(课间时间)、路上(边走边吃)或者饭馆草草解决早餐问题。
专家建议,借鉴地方政府机关办公时间调整成功的经验,在加大教改力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可将中小学生的上课时间调整推迟至上午9时,取消早自习,适当压缩午休时间,并保证下午5时之前放学,通过量化家庭作业,与家长多沟通,将学生晚上休息的时间严格控制在10时之前,确保孩子第二天有一个从容的心态和一个好胃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