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义务教育18科课程标准修订 标准今年颁布
2004-02-16    李建平 赵小雅

字体大小:

    更加符合中小学教育实际 更加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更加贴近广大教师

    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将处理好五个关系: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学科逻辑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生经验的关系;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系;学科的独立性与关联性的关系;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关系。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义务教育《语文》等18科课程标准近日开始修订。连日来,参与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的专家本着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建设性修订完善的原则,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修订、充实和完善。修订后的标准将在今年正式颁布。这是记者从今天结束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会议上获悉的。

    会议期间,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陈小娅介绍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陈小娅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要从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教育的高度,用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结合西部“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要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既关注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要把外面的世界和未来的世界带给偏远地区农村的孩子,为下一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两年多实验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自2001年9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入国家级实验区以来,目前全国已有1642个县(区)、3500万中小学生使用新课程标准。为了了解课程标准的实验情况,进一步做好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前不久,教育部组织力量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状况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接受调查的教师达6886人,涉及到42个实验区,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的方式,由教师独立填写。同时,各学科课程标准组还召开了不同形式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了来自实验区的声音,倾听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特别是学术界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若干专题研究。可以说,此次征求意见工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看法和意见。

    调查结果表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符合社会实际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并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认同。96%的教师表示非常或比较认同标准的理念和思路,98%的教师认为标准很好或较好地体现了《纲要》的精神,81%的教师认为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理念完全能实现,或经过努力能实现,93.8%的教师认为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维度来阐述课程目标很好或较好。73%的人认为标准中没有“繁、难、偏、旧”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将处理好5个关系: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学科逻辑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生经验的关系;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系;学科的独立性与关联性的关系;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关系。同时强调把握时代的发展变化,使课程标准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教师,更好地被广大教师理解和接受。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上海全面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
· 宁夏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 警惕义务教育的马太效应
· 山东力争八年内普及高中教育
· 发展高中教育 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
· 关注农村义务教育
· 烟台高中段教育普及率高位攀升
· 昆明官渡区2亿元打造强势高中
· 2005年高中入学率将达到60%
· 教育部举办义务教育监测工作培训班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